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12-1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5-21页 |
1.1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aemia,AML) | 第15-16页 |
1.2 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myeloidleukemia,CML) | 第16-18页 |
1.3 FUS1基因 | 第18-19页 |
1.4 miR-378基因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本研究的目的、方法及实验方案的设计、意义 | 第21-24页 |
2.1 研究背景及目的 | 第21-22页 |
2.2 研究方法及技术 | 第22页 |
2.2.1 实时定量PCR(RQ-PCR) | 第22页 |
2.3 实验方案 | 第22-23页 |
2.4 研究的意义 | 第23-24页 |
第三章 AML患者中FUS1表达的临床研究 | 第24-39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24-25页 |
3.1.1 研究对象 | 第24页 |
3.1.2 主要试剂 | 第24-25页 |
3.1.3 主要仪器 | 第25页 |
3.1.4 引物 | 第25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5-31页 |
3.2.1 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分离及总RNA的提取 | 第25-26页 |
3.2.2 逆转录合成cDNA | 第26-27页 |
3.2.3 RQ-PCR检测FUS1表达的水平 | 第27-28页 |
3.2.4 PCR产物的纯化与回收 | 第28页 |
3.2.5 重组载体构建 | 第28-29页 |
3.2.6 重组质粒转化 | 第29页 |
3.2.7 重组质粒提取及鉴定、测序 | 第29-30页 |
3.2.8 阳性模板建立 | 第30页 |
3.2.9 细胞遗传学检查 | 第30-31页 |
3.2.10 基因突变检测 | 第31页 |
3.2.11 统计学处理 | 第31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31-36页 |
3.3.1 对照组中FUS1转录本水平 | 第31页 |
3.3.2 AML患者中FUS1基因转录本水平 | 第31-32页 |
3.3.3 FUS1表达具有辅助诊断标记意义 | 第32-33页 |
3.3.4 FUS1表达与AML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参数相关性 | 第33-35页 |
3.3.5 FUS1表达与AML预后的关系 | 第35-36页 |
3.4 讨论 | 第36-39页 |
第四章 CML患者中FUS1表达的临床研究 | 第39-45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39页 |
4.1.1 研究对象 | 第39页 |
4.1.2 主要试剂 | 第39页 |
4.1.3 主要仪器 | 第39页 |
4.1.4 引物 | 第39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39-40页 |
4.2.1 单个核细胞提取和总RNA制备 | 第39页 |
4.2.2 逆转录 | 第39页 |
4.2.3 FUS1表达的RQ-PCR检测 | 第39页 |
4.2.4 PCR产物纯化与回收 | 第39页 |
4.2.5 重组载体构建 | 第39页 |
4.2.6 重组质粒转化 | 第39页 |
4.2.7 重组质粒提取及鉴定、测序 | 第39-40页 |
4.2.8 阳性模板建立 | 第40页 |
4.2.9 细胞遗传学检查 | 第40页 |
4.2.10 统计学处理 | 第40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40-43页 |
4.3.1 对照组中FUS1基因转录本水平 | 第40页 |
4.3.2 CML患者中FUS1基因转录本水平 | 第40-41页 |
4.3.3 FUS1表达具有辅助诊断标记意义 | 第41-42页 |
4.3.4 FUS1表达与CML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参数相关性 | 第42-43页 |
4.4 讨论 | 第43-45页 |
第五章 AML患者中FUS1表达与miR-378表达的相关性 | 第45-48页 |
5.1 研究对象 | 第45页 |
5.2 研究方法 | 第45页 |
5.3 研究结果 | 第45-46页 |
5.4 讨论 | 第46-48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48-50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48页 |
6.2 展望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