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低渗透油藏油水两相渗流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9-21页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8页
        1.2.1 低渗透油藏渗流特征第10-12页
        1.2.2 低渗透渗流规律数学描述第12-17页
        1.2.3 低渗透储层油水相对渗透率研究第17-18页
    1.3 目前存在的问题第18-19页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9-21页
第2章 低渗透油藏渗流模型第21-39页
    2.1 渗流模型优选第21-22页
    2.2 非线性渗流模型验证第22-30页
        2.2.1 非线性渗流方程参数确定第23-24页
        2.2.2 单相水渗流规律验证第24-27页
        2.2.3 单相油渗流规律验证第27-30页
    2.3 非线性渗流规律研究第30-37页
        2.3.1 稳态渗流方程第30-34页
        2.3.2 非稳态渗流方程第34-37页
    2.4 小结第37-39页
第3章 低渗透油藏油水两相非线性渗流第39-58页
    3.1 非线性油水相渗表征第39-44页
        3.1.1 数学模型建立第39-41页
        3.1.2 相对渗透率计算方程第41-43页
        3.1.3 数值模型建立第43-44页
    3.2 非线性相渗模型求解第44-47页
        3.2.1 现有求解方法分析及其适用性第44-45页
        3.2.2 本文求解方法建立第45-47页
    3.3 相渗曲线影响因素分析第47-52页
        3.3.1 非线性模型适用性第48-49页
        3.3.2 毛管力的影响第49-50页
        3.3.3 非线性段的影响第50-51页
        3.3.4 拟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第51-52页
    3.4 含水上升规律分析第52-56页
        3.4.1 流体粘度第52-53页
        3.4.2 最小启动压力梯度第53-55页
        3.4.3 拟启动压力梯度第55-56页
    3.5 小结第56-58页
第4章 低渗透油藏水驱油动态特征第58-69页
    4.1 物理模型第58页
    4.2 数学模型建立第58-60页
    4.3 非线性模型线性化第60-63页
    4.4 数值模型求解第63-66页
    4.5 动态特征分析第66-68页
        4.5.1 非线性段的影响第66-67页
        4.5.2 拟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第67页
        4.5.3 毛管力的影响第67-68页
    4.6 小结第68-69页
第5章 低渗透油藏水驱特征曲线第69-76页
    5.1 低渗透油藏水驱特征曲线推导第69-70页
        5.1.1 相对渗透率之间的关系第69-70页
        5.1.2 水驱特征曲线推导第70页
    5.2 水驱特征曲线分析第70-75页
        5.2.1 非线性段的影响第71-73页
        5.2.2 拟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第73-75页
    5.3 小结第75-76页
第6章 结论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2页
附录A 模型计算程序第82-87页
致谢第87-8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高铁产业“走出去”竞争策略研究
下一篇:兰州市轨道交通3号线PPP融资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