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30页 |
1.1 前言 | 第12页 |
1.2 多孔碳材料的分类及制备 | 第12-17页 |
1.2.1 多孔碳材料的分类 | 第12-13页 |
1.2.2 多孔碳材料的制备 | 第13-17页 |
1.3 过渡金属/多孔碳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7-22页 |
1.3.1 过渡金属或过渡金属合金/多孔碳材料 | 第17-19页 |
1.3.2 过渡金属化合物/多孔碳材料 | 第19页 |
1.3.3 含过渡金属的MOFs和类普鲁士蓝(PBAs)/多孔碳材料 | 第19-22页 |
1.4 过渡金属/多孔碳材料在电化学中的应用 | 第22-29页 |
1.4.1 过渡金属/多孔碳材料在电分析中的应用 | 第22-23页 |
1.4.2 过渡金属/多孔碳纳米复合材料氧还原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23-28页 |
1.4.3 过渡金属/多孔碳纳米复合材料在电催化水分解、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等方面的应用 | 第28-29页 |
1.5 本工作的意义 | 第29-30页 |
第二章 基于3D石墨烯气凝胶/Ni_3N纳米颗粒的新型无酶葡萄糖和过氧化氢传感器.. | 第30-50页 |
2.1 前言 | 第30-32页 |
2.2 实验 | 第32-33页 |
2.2.1 试剂和仪器 | 第32-33页 |
2.2.2 Ni_3N/GA-x和GA制备 | 第33页 |
2.2.3 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3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3-49页 |
2.3.1 表征Ni_3N/GA-x | 第33-37页 |
2.3.2 电催化氧化葡萄糖 | 第37-44页 |
2.3.3 电催化还原H_2O | 第44-49页 |
2.4 结论 | 第49-50页 |
第三章 卟啉金属有机框架/大孔碳复合材料在电催化中的应用 | 第50-65页 |
3.1 前言 | 第50-51页 |
3.2实验 | 第51-53页 |
3.2.1 试剂和仪器 | 第51-52页 |
3.2.2 MPC的制备 | 第52页 |
3.2.3 Zr-PorMOF和Zr-PorMOF/MPC的制备 | 第52页 |
3.2.4 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52-5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3-64页 |
3.3.1 表征MPC、Zr-PorMOF和Zr-PorMOF/MPC-x | 第53-56页 |
3.3.2 Zr-PorMOF/MPC/GCE电催化还原H_2O_2 | 第56-61页 |
3.3.3 Zr-PorMOF/MPC/GCE电催化氧化UA、XA和 HX | 第61-64页 |
3.4 结论 | 第64-65页 |
第四章 钴-铁硒化物嵌入多孔碳纳米纤维中用于同时电化学检测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和对苯二酚 | 第65-80页 |
4.1 前言 | 第65-66页 |
4.2 实验 | 第66-68页 |
4.2.1 试剂和仪器 | 第66-67页 |
4.2.2 CoFe-PBA的合成 | 第67页 |
4.2.3 制备PAN/CoFe-PBA/CaCO_3纳米纤维和CoFe_2Se_4/PCF | 第67-68页 |
4.2.4 制备修饰电极 | 第6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8-79页 |
4.3.1 所制备催化剂的表征 | 第68-71页 |
4.3.2 CoFe_2Se_4/PCF-2对HQ、CC和RC的电催化氧化 | 第71-73页 |
4.3.3 扫描速度的影响 | 第73页 |
4.3.4 pH值的影响 | 第73-74页 |
4.3.5 CoFe_2Se_4/PCF-2/GCE对HQ、CC和RS的定量分析 | 第74-77页 |
4.3.6 选择性和稳定性研究 | 第77-78页 |
4.3.7 实际样品分析 | 第78-79页 |
4.4 结论 | 第79-80页 |
第五章 类普鲁士蓝衍生物铁钴合金嵌入氮掺杂多孔碳纳米纤维用于酸碱溶液中高效氧还原反应 | 第80-96页 |
5.1 前言 | 第80-81页 |
5.2 实验 | 第81-83页 |
5.2.1 试剂和仪器 | 第81-82页 |
5.2.2 CoFe-PBA的合成 | 第82页 |
5.2.3 PAN/CoFe-PBA/CaCO_3纳米纤维和FeCo@PCNF-T纳米纤维的制备 | 第82-83页 |
5.2.4 制备修饰电极 | 第83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83-94页 |
5.3.1 FeCo@PCNF-800催化剂的表征 | 第83-88页 |
5.3.2 FeCo@PCNF-T催化剂在碱性和酸性电解质中的ORR活性 | 第88-94页 |
5.4 结论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20页 |
致谢 | 第120-121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