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典《杜甫年谱》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4页 |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三、历代杜甫年谱创作及研究概况 | 第10-14页 |
第一章 刘文典及其《杜甫年谱》 | 第14-19页 |
第一节 刘文典生平概述 | 第14-15页 |
第二节 《杜甫年谱》的成书过程 | 第15-19页 |
一、时代文化背景 | 第15-16页 |
二、个人的学术追求 | 第16-19页 |
第二章 《杜甫年谱》的体例、内容及特色 | 第19-57页 |
第一节 《杜甫年谱》的体例 | 第19-22页 |
一、《杜甫年谱》的编排体例 | 第19-20页 |
二、《杜甫年谱》的著录体例 | 第20-22页 |
第二节 《杜甫年谱》的内容 | 第22-37页 |
一、刘谱之前年谱的内容 | 第22-23页 |
二、刘文典《杜甫年谱》的内容 | 第23-37页 |
第三节 《杜甫年谱》的特色 | 第37-57页 |
一、征引广博 | 第37-45页 |
二、考据详细 | 第45-52页 |
三、史诗互证 | 第52-57页 |
第三章 《杜甫年谱》的价值意义与不足 | 第57-72页 |
第一节 《杜甫年谱》的价值意义 | 第57-66页 |
一、文、史互通的研究体系 | 第57-58页 |
二、谱、传结合的撰写方式 | 第58-59页 |
三、引入新的研究视角 | 第59-66页 |
第二节 《杜甫年谱》的不足之处 | 第66-72页 |
一、内容部分缺失 | 第66页 |
二、论述尚不充分 | 第66-67页 |
三、校勘略显疏漏 | 第67-72页 |
结语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