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合并商誉减值问题研究--以中科金财为例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1 绪论 | 第15-24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5-17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7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7-21页 |
1.2.1 商誉性质与分类 | 第17-18页 |
1.2.2 商誉减值与盈余管理 | 第18-20页 |
1.2.3 业绩承诺 | 第20-21页 |
1.2.4 文献评述 | 第21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1-2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4 论文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 第23-24页 |
2 理论基础 | 第24-30页 |
2.1 商誉相关理论 | 第24-26页 |
2.1.1 商誉的定义与确认 | 第24-25页 |
2.1.2 商誉的初始计量 | 第25页 |
2.1.3 商誉减值相关准则沿革 | 第25-26页 |
2.2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 第26-30页 |
2.2.1 成本法 | 第26-28页 |
2.2.2 收益法 | 第28页 |
2.2.3 市场法 | 第28-29页 |
2.2.4 期权法 | 第29-30页 |
3 中科金财收购滨河创新案例分析 | 第30-44页 |
3.1 案例概述 | 第30-32页 |
3.1.1 合并方基本情况 | 第30-31页 |
3.1.2 被合并方基本情况 | 第31页 |
3.1.3 合并动因分析 | 第31-32页 |
3.2 商誉的形成与减值 | 第32-34页 |
3.2.1 商誉的形成 | 第32-33页 |
3.2.2 业绩承诺方案 | 第33页 |
3.2.3 商誉的减值 | 第33-34页 |
3.3 商誉减值的原因分析 | 第34-40页 |
3.3.1 主业不济,后业乏力 | 第35-37页 |
3.3.2 公司资金配置问题 | 第37-38页 |
3.3.3 核心骨干流失,大客户消失 | 第38-40页 |
3.4 巨额商誉形成分析 | 第40-44页 |
3.4.1 估值与定价的不合理 | 第40-41页 |
3.4.2 存在盈余管理动机 | 第41-42页 |
3.4.3 准则规定不完善 | 第42-44页 |
4 完善商誉减值问题的建议 | 第44-48页 |
4.1 企业内部管理方面 | 第44-45页 |
4.1.1 考虑全面,理性并购 | 第44页 |
4.1.2 建立完善的合并内控体系 | 第44-45页 |
4.2 准则完善方面 | 第45-46页 |
4.2.1 借鉴PAH法进行商誉减值测试 | 第45页 |
4.2.2 细化资产组认定规则 | 第45-46页 |
4.3 监管方面 | 第46-48页 |
4.3.1 完善收益法的监管政策 | 第46页 |
4.3.2 加强对企业合并的监管 | 第46页 |
4.3.3 增强审计质量 | 第46-48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