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1.2 金属基复合材料概述 | 第10-13页 |
1.2.1 金属基复合材料简介 | 第11页 |
1.2.2 高硅铝合金性能特点 | 第11-12页 |
1.2.3 高硅铝合金应用现状及加工工艺 | 第12-13页 |
1.3 电火花加工技术概述 | 第13-15页 |
1.3.1 电火花加工技术的产生和特点 | 第13-14页 |
1.3.2 电火花加工中计算机仿真研究 | 第14-15页 |
1.4 超声振动辅助加工技术概述 | 第15-17页 |
1.4.1 超声振动辅助加工技术简介 | 第15页 |
1.4.2 超声-电火花复合加工技术及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5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旋转超声-电火花复合加工机理研究 | 第18-26页 |
2.1 电火花加工基本机理 | 第18-21页 |
2.1.1 电火花放电通道的形成 | 第18-19页 |
2.1.2 介质受热分解、电极材料熔融、汽化热膨胀 | 第19-20页 |
2.1.3 材料蚀除物的抛出 | 第20-21页 |
2.1.4 极间介质的消电离 | 第21页 |
2.2 旋转超声对电火花放电加工的辅助作用 | 第21-25页 |
2.2.1 旋转超声对放电通道的影响 | 第22-23页 |
2.2.2 旋转超声对放电间隙的影响 | 第23-24页 |
2.2.3 旋转超声对抛出蚀除物的影响 | 第24页 |
2.2.4 旋转超声对材料去除率和工件表面质量的影响 | 第24-2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高硅铝合金旋转超声辅助电火花加工温度场仿真 | 第26-37页 |
3.1 高硅铝合金材料性能参数分析 | 第26-28页 |
3.2 电火花加工中温度场仿真 | 第28-29页 |
3.2.1 热流密度分布 | 第28-29页 |
3.2.2 有限元建模和网格的划分 | 第29页 |
3.2.3 仿真流程 | 第29页 |
3.3 仿真结果分析 | 第29-36页 |
3.3.1 脉冲宽度对工件温度的影响分析 | 第31-32页 |
3.3.2 峰值电流和放电电压对工件温度的影响分析 | 第32-34页 |
3.3.3 材料蚀除体积仿真分析 | 第34-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旋转超声辅助电火花加工的实验研究 | 第37-50页 |
4.1 旋转超声-电火花复合加工机床 | 第37-41页 |
4.1.1 机床的总体要求 | 第37-38页 |
4.1.2 机床机械本体设计 | 第38页 |
4.1.3 旋转超声主轴设计 | 第38-40页 |
4.1.4 电极丝夹具的优化设计 | 第40-41页 |
4.1.5 机床数控系统的构成 | 第41页 |
4.2 实验条件与过程 | 第41-42页 |
4.3 无超声加工与有超声加工对比实验 | 第42-45页 |
4.3.1 两种加工条件下高硅铝合金的放电位置分散性对比 | 第43-44页 |
4.3.2 两种加工条件下高硅铝合金凹坑表面加工质量对比 | 第44-45页 |
4.3.3 两种加工条件下高硅铝合金小孔周边形貌对比 | 第45页 |
4.4 有、无超声条件下高硅铝合金在不同电参数下的蚀除体积对比 | 第45-48页 |
4.4.1 有、无超声辅助下的峰值电流对材料蚀除体积的影响 | 第46页 |
4.4.2 有、无超声辅助下的放电电压对材料蚀除体积的影响 | 第46-47页 |
4.4.3 有、无超声辅助下的脉冲宽度对材料蚀除体积的影响 | 第47-48页 |
4.5 实验结论与仿真结论的对比分析 | 第4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5.1 结论 | 第50页 |
5.2 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