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视觉营销理念的儿童药品包装设计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1 市场环境的转变 | 第11-12页 |
1.1.2 设计风格的转变 | 第12-13页 |
1.1.3 消费观念及行为的转变 | 第13页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3-15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13-14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4-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 第17-18页 |
1.5 研究框架 | 第18-19页 |
第二章 视觉营销是促进商品销售的有效方式 | 第19-24页 |
2.1 视觉营销的涵义 | 第19-21页 |
2.1.1 视觉营销的概念 | 第19-20页 |
2.1.2 视觉营销体系的功能 | 第20页 |
2.1.3 视觉营销的策略 | 第20-21页 |
2.2 视觉营销的商业营销价值 | 第21-24页 |
2.2.1 调整品牌营销的影响力 | 第21-22页 |
2.2.2 沟通商品与消费者的关系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儿童药品包装设计的视觉营销功能 | 第24-37页 |
3.1 儿童药品包装引入视觉营销的目的及意义 | 第24-26页 |
3.1.1 儿童药品包装引入视觉营销的目的 | 第24-25页 |
3.1.2 儿童药品包装引入视觉营销的意义 | 第25-26页 |
3.2 视觉营销理念下儿童药品包装的传播功能 | 第26-30页 |
3.2.1 对儿童的情感转移功能 | 第26页 |
3.2.2 对儿童的健康教育功能 | 第26-27页 |
3.2.3 以视觉创意来强化市场营销功能 | 第27-28页 |
3.2.4 树立独特的品牌形象 | 第28-30页 |
3.3 视觉营销理念下儿童药品包装的保护功能 | 第30-37页 |
3.3.1 满足视觉营销的包装造型设计 | 第30-31页 |
3.3.2 基于视觉营销理念的包装材质选择 | 第31-33页 |
3.3.3 满足用药安全的包装结构 | 第33-37页 |
第四章 儿童药品包装视觉营销设计的基本原则 | 第37-47页 |
4.1 情感化设计原则 | 第37-39页 |
4.1.1 基于家长心理的情感化设计原则 | 第37-38页 |
4.1.2 基于儿童心理的情感化设计原则 | 第38-39页 |
4.2 塑造“视觉锤”设计原则 | 第39-47页 |
4.2.1 创造最有力的图形符号 | 第40-42页 |
4.2.2 展示药品独有的功效特色 | 第42-43页 |
4.2.3 使用代言人强化视觉吸引力 | 第43-47页 |
第五章 基于视觉营销的儿童药品包装设计表现 | 第47-57页 |
5.1 视觉设计及感官补偿设计表现 | 第47-52页 |
5.1.1 视觉设计表现 | 第47-48页 |
5.1.2 听觉补偿设计表现 | 第48-50页 |
5.1.3 触觉补偿设计表现 | 第50-51页 |
5.1.4 嗅觉与味觉补偿设计表现 | 第51-52页 |
5.2 突出品牌主题的包装设计表现 | 第52-54页 |
5.2.1 品牌差异化表现 | 第52-53页 |
5.2.2 传达人情味的品牌主题表现 | 第53-54页 |
5.3 网络互动中的包装视觉推广设计表现 | 第54-57页 |
第六章 基于视觉营销理念的儿童药品包装设计实践 | 第57-75页 |
6.1 “好娃娃”包装设计实践依据 | 第57-60页 |
6.1.1 情感化设计依据 | 第57页 |
6.1.2 “好娃娃”卡通代言人形象的塑造 | 第57-60页 |
6.1.3 “好娃娃”品牌化设计依据 | 第60页 |
6.2 “好娃娃”设计实践构思及方案展示 | 第60-71页 |
6.2.1 “好娃娃”设计实践构思 | 第60-61页 |
6.2.2 “好娃娃”设计实践方案展示 | 第61-71页 |
6.3 “好娃娃”品牌信息发布会 | 第71-75页 |
结论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