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一、公共外交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二、企业公共外交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三、中国企业公共外交相关研究 | 第18-20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及主要内容 | 第20-23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20页 |
二、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三、主要内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23-36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简介 | 第23-28页 |
一、公共外交概述 | 第23-25页 |
二、企业公共外交概述 | 第25-28页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第28-36页 |
一、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中的公共外交思想 | 第28-34页 |
二、国际关系理论视野下的公共外交理论 | 第34-36页 |
第三章 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开展公共外交的意义 | 第36-46页 |
第一节 有利于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 第36-39页 |
一、优化中国企业在东盟地区的生存环境 | 第36-37页 |
二、加强中国企业在东盟地区的经济影响力 | 第37-39页 |
第二节 有利于维护中国在东盟地区的国家利益 | 第39-42页 |
一、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在东盟国家的实施 | 第39-40页 |
二、优化中国在东盟地区的国家形象 | 第40-41页 |
三、“走出去”企业是“中国故事”的重要讲述者 | 第41-42页 |
第三节 有利于促进东盟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 第42-46页 |
一、促进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 | 第42-43页 |
二、增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互信,推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 第43-46页 |
第四章 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开展公共外交的机遇与挑战 | 第46-57页 |
第一节 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开展公共外交面临的机遇 | 第46-50页 |
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创造有利条件 | 第46-47页 |
二、“走出去”战略给予战略支持 | 第47-48页 |
三、“一带一路”倡议强化经济动力 | 第48-49页 |
四、中国与东盟国家双边相对稳定的友好关系提供政治保障 | 第49-50页 |
第二节 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开展公共外交面对的挑战 | 第50-57页 |
一、企业自身在公共外交方面的不足 | 第50-53页 |
二、东盟地区不利于中国企业公共外交的制约因素 | 第53-57页 |
第五章 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开展公共外交的对策分析 | 第57-66页 |
第一节 提升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的公共外交能力 | 第57-59页 |
一、加强“走出去”企业的公共外交意识 | 第57页 |
二、培养公共外交专业人才,促进企业本地化经营 | 第57-58页 |
三、重视战略研发,提高危机管理能力 | 第58-59页 |
第二节 扩展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开展公共外交的途径 | 第59-62页 |
一、通过中国企业产品、品牌形象增进国家形象 | 第59-60页 |
二、通过中国企业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传播中华文化 | 第60页 |
三、以企业社会责任塑造良好国家形象 | 第60-61页 |
四、拓宽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的宣传途径 | 第61-62页 |
第四节 加强对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公共外交的政府扶持 | 第62-66页 |
一、为东盟地区中国企业的公共外交活动构建支撑体系 | 第62-63页 |
二、加强对东盟地区中国企业公共外交活动的政策指导 | 第63页 |
三、为东盟地区的中国企业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 | 第63-64页 |
四、完善对外援助工作,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 第64-66页 |
结语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