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8页 | 
| 1.3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 1.3.1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 1.3.2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 1.3.3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中国知识产权资源与区域竞争力的相关理论 | 第22-30页 | 
| 2.1 中国知识产权资源与区域竞争力的概念界定 | 第22-24页 | 
| 2.1.1 知识产权资源的界定 | 第22-23页 | 
| 2.1.2 区域竞争力的界定 | 第23-24页 | 
| 2.2 知识产权资源对区域竞争力影响的理论基础 | 第24-28页 | 
| 2.2.1 竞争力理论 | 第24-25页 | 
| 2.2.2 区域经济理论 | 第25-26页 | 
| 2.2.3 技术创新理论 | 第26-27页 | 
| 2.2.4 经济增长理论 | 第27-28页 | 
| 2.3 知识产权资源对区域竞争力的影响机理 | 第28-30页 | 
| 第三章 中国知识产权资源和区域竞争力的现状分析 | 第30-38页 | 
| 3.1 中国知识产权资源现状 | 第30-32页 | 
| 3.2 中国区域竞争力现状 | 第32-35页 | 
| 3.3 中国知识产权资源促进区域竞争力提升的现状 | 第35-38页 | 
| 第四章 中国知识产权资源与区域竞争力的综合评价 | 第38-57页 | 
| 4.1 中国知识产权资源与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8-43页 | 
| 4.1.1 指标体系设计思路与原则 | 第38-39页 | 
| 4.1.2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9-42页 | 
| 4.1.3 数据的获取和预处理 | 第42-43页 | 
| 4.2 中国知识产权资源与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数的测度 | 第43-53页 | 
| 4.2.1 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43-44页 | 
| 4.2.2 全局熵值法 | 第44-45页 | 
| 4.2.3 全局主成分分析法 | 第45-47页 | 
| 4.2.4 中国知识产权资源的评价 | 第47-50页 | 
| 4.2.5 中国区域竞争力的评价 | 第50-53页 | 
| 4.3 中国知识产权资源与区域竞争力的关联分析 | 第53-57页 | 
| 第五章 中国知识产权资源对区域竞争力的影响效应分析 | 第57-68页 | 
| 5.1 中国知识产权资源对区域竞争力影响的空间计量模型构建 | 第57-62页 | 
| 5.1.1 空间权重矩阵设定 | 第57-58页 | 
| 5.1.2 空间自相关检验 | 第58-60页 | 
| 5.1.3 空间计量模型构建 | 第60-62页 | 
| 5.2 中国知识产权资源与区域竞争力的空间自相关检验 | 第62-65页 | 
| 5.2.1 全域型空间自相关检验 | 第62-63页 | 
| 5.2.2 局域性空间自相关检验 | 第63-65页 | 
| 5.3 中国知识产权资源对区域竞争力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 | 第65-68页 | 
| 5.3.1 空间滞后模型分析 | 第65-66页 | 
| 5.3.2 空间误差模型分析 | 第66页 | 
| 5.3.3 空间杜宾模型分析 | 第66-68页 | 
| 第六章 主要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 第68-73页 | 
| 6.1 主要结论 | 第68-69页 | 
| 6.2 政策建议 | 第69-72页 | 
| 6.2.1 完善知识产权资源培育体系,抢占区域竞争力制高点 | 第69-70页 | 
| 6.2.2 优化知识产权资源配置,引领区域竞争力不断提升 | 第70页 | 
| 6.2.3 加强区域知识产权资源合作,促进区域竞争力协调发展 | 第70-71页 | 
| 6.2.4 重视知识产权资源溢出,培育区域竞争力提升新动力 | 第71-72页 | 
| 6.3 研究展望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80页 | 
| 附录 A | 第80-84页 | 
| 致谢 | 第84-85页 | 
| 在读学位期间参与科研工作及发表论文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