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常见的纳米载体 | 第10-15页 |
1.2.1 金属和金属氧化物纳米载体 | 第10-12页 |
1.2.2 碳纳米管 | 第12-13页 |
1.2.3 介孔二氧化硅 | 第13-14页 |
1.2.4 聚合物纳米载体 | 第14-15页 |
1.2.5 脂质体 | 第15页 |
1.3 纳米粒子形貌对其生物行为影响的研究 | 第15-21页 |
1.3.1 无机纳米粒子 | 第15-17页 |
1.3.2 聚合物纳米粒子 | 第17-20页 |
1.3.3 细菌和病毒 | 第20-21页 |
1.4 本论文的选题及主要内容 | 第21-23页 |
1.4.1 本论文的选题及创新点 | 第21-22页 |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非球形FNP1的制备与细胞成像研究 | 第23-43页 |
2.1 试剂与仪器 | 第24-25页 |
2.1.1 主要试剂 | 第24-25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5页 |
2.2 表征方法 | 第25页 |
2.3 实验部分 | 第25-27页 |
2.3.1 不同形貌α-Fe_2O_3的合成 | 第25-26页 |
2.3.2 不同形貌α-Fe_2O_3@PVP的合成 | 第26页 |
2.3.3 3-叠氮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合成 | 第26页 |
2.3.4 AIEgen1的合成 | 第26页 |
2.3.5 不同形貌FNP1的合成 | 第26-27页 |
2.3.6 不同形貌FNP1的细胞实验 | 第27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7-42页 |
2.4.1 不同形貌α-Fe_2O_3的合成 | 第27-28页 |
2.4.23-叠氮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合成 | 第28-29页 |
2.4.3 AIEgen1的合成 | 第29-30页 |
2.4.4 AIEgen1和TEOS的含量对SNP1粒径大小的影响 | 第30-31页 |
2.4.5 AIEgen1和TEOS的含量对SNP1荧光光谱的影响 | 第31-33页 |
2.4.6 不同形貌FNP1的合成 | 第33-34页 |
2.4.7 不同形貌FNP1的荧光光谱测定 | 第34页 |
2.4.8 不同形貌FNP1的红外光谱测定 | 第34-35页 |
2.4.9 不同形貌FNP1的XPS测定 | 第35-36页 |
2.4.10 不同形貌FNP1的粒径及Zeta电位测定 | 第36-37页 |
2.4.11 不同形貌FNP1的光稳定性测定 | 第37-38页 |
2.4.12 不同形貌FNP1的细胞实验 | 第38-4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非球形FNP2的制备与细胞成像研究 | 第43-56页 |
3.1 试剂与仪器 | 第44-45页 |
3.1.1 主要试剂 | 第44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44-45页 |
3.2 表征方法 | 第45页 |
3.3 实验部分 | 第45-46页 |
3.3.1 AIEgens2的合成 | 第45页 |
3.3.2 不同形貌FNP2的合成 | 第45-46页 |
3.3.3 不同形貌FNP2的细胞实验 | 第46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6-55页 |
3.4.1 AIEgen2的合成 | 第46页 |
3.4.2 AIEgen2和TEOS的含量对SNP2粒径大小的影响 | 第46-48页 |
3.4.3 AIEgen2和TEOS的含量对SNP2荧光光谱的影响 | 第48-49页 |
3.4.4 不同形貌FNP2的合成 | 第49页 |
3.4.5 不同形貌FNP2的荧光光谱测定 | 第49-50页 |
3.4.6 不同形貌FNP2的红外光谱测定 | 第50-51页 |
3.4.7 不同形貌FNP2的XPS测定 | 第51页 |
3.4.8 不同形貌FNP2的粒径及Zeta电位测定 | 第51-52页 |
3.4.9 不同形貌FNP2的光稳定性测定 | 第52-53页 |
3.4.10 不同形貌FNP2的细胞实验 | 第53-5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全文总结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