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消化系肿瘤论文--胃肿瘤论文

ANT2在家族性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与机制

中文摘要第4-6页
英文摘要第6-14页
第一章 前言第14-28页
    1.1 胃癌的流行病学分析第14页
    1.2 胃癌病因及发病机制第14-17页
        1.2.1 环境因素第14-15页
        1.2.2 饮食因素第15-16页
        1.2.3 幽门螺杆菌感染第16-17页
        1.2.4 慢性胃病病史第17页
        1.2.5 遗传因素第17页
    1.3 胃癌的病理分型第17-18页
    1.4 胃癌的分期第18页
    1.5 胃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第18-19页
    1.6 家族性胃癌概述第19-21页
    1.7 胃癌易感基因研究现状第21-23页
        1.7.1 CDH1基因第21-22页
        1.7.2 P53基因第22页
        1.7.3 其他基因第22-23页
    1.8 我国家族性胃癌研究现状第23-24页
    1.9 ANT2基因简介第24-26页
    1.10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6-28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第28-42页
    2.1 实验材料第28-31页
        2.1.1 家族性胃癌家系来源第28-29页
        2.1.2 细胞系来源第29页
        2.1.3 主要仪器第29-30页
        2.1.4 主要试剂第30-31页
        2.1.5 胃癌组织及组织芯片来源第31页
    2.2 实验方法第31-42页
        2.2.1 敲减及过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质粒DNA的转化第31-32页
        2.2.2 质粒提取(小提中量)第32-33页
        2.2.3 DNA样品琼脂糖凝胶电泳第33页
        2.2.4 DNA片段回收第33-34页
        2.2.5 PCR扩增目的cDNA序列第34页
        2.2.6 DNA的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第34-35页
        2.2.7 Trizol法提取RNA第35-36页
        2.2.8 RNA的反转录第36页
        2.2.9 实时荧光定量PCR第36-37页
        2.2.10 蛋白提取实验第37页
        2.2.11 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第37-38页
        2.2.12 细胞培养及转染第38页
        2.2.13 Transwell实验第38-39页
        2.2.14 细胞划痕实验第39页
        2.2.15 细胞平板克隆实验第39页
        2.2.16 细胞增殖实验第39-40页
        2.2.17 免疫组化实验第40-41页
        2.2.18 裸鼠皮下移植瘤注射第41页
        2.2.19 数据库分析与ANT2相关的信号通路与蛋白第41-42页
第三章 实验结果第42-56页
    3.1 对所收集的家族性胃癌家系样品进行外显子高通置测序及分析第42-47页
    3.2 胃癌组织中ANT2的表达情况第47页
    3.3 ANT2稳定敲减胃癌细胞株及过表达细胞株的构建及鉴定第47-48页
    3.4 敲减及过表达ANT2对胃癌细胞体外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第48-49页
    3.5 敲减及过表达ANT2对胃癌细胞体外迁移能力的影响第49-51页
    3.6 敲减及过表达ANT2对胃癌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第51-52页
    3.7 ANT2在组织水平的表达情况第52页
    3.8 ANT2的表达水平与预后相关性第52-53页
    3.9 敲减ANT2对胃癌细胞体内成瘤能力的影响第53-54页
    3.10 GSEA分析ANT2与凋亡相关信号通路相关性第54-55页
    3.11数据库分析与ANT2共作用的基因第55-56页
第四章 讨论第56-60页
参考文献第60-68页
致谢第68-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手术方式的选择--一项基于幽门上、下区淋巴结转移规律及预后的回顾性研究
下一篇:黄连素预防大肠腺瘤内镜下摘除后复发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