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pH敏感性介孔二氧化硅复合纳米载体的制备与体外性能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1.1 引言第11页
    1.2 药物控制释放给药系统第11-15页
        1.2.1 缓释控释制剂原理第11-12页
        1.2.2 常用材料第12页
        1.2.3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第12-13页
        1.2.4 pH敏感性控制释放系统第13-15页
    1.3 PEG聚合物概述第15-16页
    1.4 大豆卵磷脂概述第16-17页
    1.5 盐酸阿霉素概述第17-18页
    1.6 论文研究的内容及意义第18-21页
        1.6.1 论文的立题依据第18-19页
        1.6.2 论文的研究内容第19页
        1.6.3 创新点第19-21页
第2章 空白PEG/二氧化硅复合纳米载体的制备第21-35页
    2.1 前言第21页
    2.2 实验药品及仪器第21页
    2.3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制备第21页
    2.4 空白PEG/二氧化硅复合纳米载体的制备第21-22页
    2.5 纳米粒子表征方法第22-23页
        2.5.1 形貌表征第22-23页
            2.5.1.1 SEM表征第22-23页
            2.5.1.2 TEM表征第23页
            2.5.1.3 粒径表征第23页
        2.5.2 物相表征第23页
            2.5.2.1 DSC表征第23页
            2.5.2.2 XRD表征第23页
            2.5.2.3 FT-IR表征第23页
    2.6 结果与讨论第23-34页
        2.6.1 形貌分析第23-30页
            2.6.1.1 表观形貌分析第24-26页
            2.6.1.2 内部微观形貌分析第26-28页
            2.6.1.3 粒径结果及分析第28-30页
        2.6.2 物相表征第30-34页
            2.6.2.1 DSC表征结果及分析第30-31页
            2.6.2.2 XRD表征结果及分析第31-33页
            2.6.2.3 FT-IR表征结果及分析第33-34页
    2.7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3章 载药PEG/二氧化硅复合载体的制备与表征第35-54页
    3.1 前言第35页
    3.2 实验药品及仪器第35页
    3.3 载药PEG/二氧化硅复合纳米载体的制备第35-36页
    3.4 PEG/二氧化硅复合纳米载体的载药性能第36-37页
        3.4.1 DOX测试方法的建立第36页
        3.4.2 构建标准曲线第36页
        3.4.3 包封率和载药量测定第36-37页
    3.5 载药PEG/二氧化硅复合纳米载体的表征第37-38页
        3.5.1 形貌表征第37页
            3.5.1.1 SEM分析第37页
            3.5.1.2 TEM分析第37页
            3.5.1.3 粒径测定第37页
        3.5.2 物相表征第37-38页
            3.5.2.1 DSC分析第37-38页
            3.5.2.2 XRD分析第38页
            3.5.2.3 FT-IR分析第38页
            3.5.2.4 N2吸附-脱附曲线测试分析第38页
    3.6 结果与讨论第38-53页
        3.6.1 PEG/二氧化硅复合纳米载体的载药性能第38-40页
            3.6.1.1 标准曲线建立第38-39页
            3.6.1.2 载药量和包封率分析第39-40页
        3.6.2 形貌分析第40-46页
            3.6.2.1 表面形貌分析第40-43页
            3.6.2.2 内部形貌分析第43-44页
            3.6.2.3 粒径分布第44-46页
        3.6.3 物相分析第46-53页
            3.6.3.1 热分析第46-48页
            3.6.3.2 晶型分析第48-49页
            3.6.3.3 官能团分析第49-51页
            3.6.3.4 N2吸脱附测试分析第51-53页
    3.7 总结第53-54页
第4章 载药PEG/二氧化硅复合纳米载体的体外释放性能及稳定性第54-67页
    4.1 前言第54页
    4.2 实验部分第54-55页
        4.2.1 药品及设备第54页
        4.2.2 体外释放度测定第54-55页
        4.2.3 稳定性研究第55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5-66页
        4.3.1 体外释放行为第55-60页
            4.3.1.1 中性介质中药物释放行为第57页
            4.3.1.2 弱酸性介质中药物释放行为第57-58页
            4.3.1.3 强酸性介质中药物释放行为第58-59页
            4.3.1.4 不同纳米粒pH敏感释放评价第59-60页
        4.3.2 释放机制第60-64页
        4.3.3 稳定性研究第64-66页
    4.4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5章 载药PEG/二氧化硅复合纳米载体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第67-74页
    5.1 前言第67页
    5.2 实验部分第67-68页
        5.2.1 实验药品及仪器设备第67-68页
        5.2.2 溶液的配制第68页
        5.2.3 抗氧化能力测定第68页
            5.2.3.1 清除羟基自由基(·OH)测定第68页
            5.2.3.2 还原能力的测定第68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68-73页
        5.3.1 ·OH清除原理第68-69页
        5.3.2 清除羟基自由基(·OH)能力分析第69-71页
        5.3.3 还原能力第71页
        5.3.4 还原能力分析第71-73页
    5.4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4-77页
    6.1 结论第74-75页
    6.2 展望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6页
致谢第86-8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过渡金属硫化物和硒化物可控制备及其在锂/钠电池负极中的应用
下一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Ni基氧化物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