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18页 |
1.1 植物寄生线虫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 第12-14页 |
1.2 植物寄生线虫病害的生物防治现状 | 第14-15页 |
1.3 内生菌的研究状况 | 第15-16页 |
1.4 本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8-34页 |
2.1 材料 | 第18-21页 |
2.1.1 线虫、生防细菌和内生菌 | 第18页 |
2.1.2 生物学试剂 | 第18页 |
2.1.3 生化试剂 | 第18-19页 |
2.1.4 实验仪器 | 第19-20页 |
2.1.5 培养基及配方 | 第20-21页 |
2.2 线虫肠道内生菌的分离纯化和保存 | 第21-22页 |
2.2.1 线虫肠道内生菌的分离纯化 | 第21页 |
2.2.2 内生菌的培养和菌种保存 | 第21-22页 |
2.3 线虫肠道内生菌的活性测试 | 第22页 |
2.3.1 体外线虫内生菌与生防细菌的互作试验 | 第22页 |
2.3.2 体内线虫内生菌对生防菌定植障碍测试 | 第22页 |
2.4 内生菌SCO41的分类鉴定 | 第22-29页 |
2.4.1 形态鉴定 | 第22-24页 |
2.4.2 生理生化特征分析 | 第24-27页 |
2.4.3 系统发育分析 | 第27-29页 |
2.5 线虫肠道内生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 第29-34页 |
2.5.1 基因组组分分析 | 第29-31页 |
2.5.2 基因功能分析 | 第31-33页 |
2.5.3 基因组可视化分析 | 第33-34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4-60页 |
3.1 线虫肠道内生菌的分离纯化和保存 | 第34页 |
3.1.1 线虫肠道内生菌的分离纯化 | 第34页 |
3.1.2 内生菌的培养和菌种保存 | 第34页 |
3.2 线虫肠道内生菌的活性测试 | 第34-37页 |
3.2.1体外线虫肠道内生菌与生防细菌的互作实验 | 第34-35页 |
3.2.2 体内线虫肠道内生菌对生防菌定植障碍测试 | 第35-37页 |
3.3 内生菌SCO41的分类鉴定 | 第37-43页 |
3.3.1 形态鉴定 | 第37-38页 |
3.3.2 生理生化特征分析 | 第38-42页 |
3.3.3 系统发育分析 | 第42-43页 |
3.4 线虫肠道内生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 第43-58页 |
3.4.1 基因组组分分析 | 第43-48页 |
3.4.2 基因功能分析 | 第48-57页 |
3.4.3 基因组可视化分析 | 第57-58页 |
3.5 内生菌抑制杀线虫芽孢杆菌B16 定植的潜在机制 | 第58-60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4页 |
4.1 结论 | 第60-61页 |
4.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61-62页 |
4.3 展望 | 第62-63页 |
4.4 创新点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附录 | 第68-70页 |
附录A | 第68-69页 |
附录B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