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同城虚拟社区的宗教功能研究--以昆明“9007777昆穆社区”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一、序言 | 第9-20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1、选题原因 | 第9-10页 |
2、选题意义 | 第10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1、宗教与宗教功能 | 第10-13页 |
2、同城虚拟社区研究 | 第13-15页 |
3、城市穆斯林研究 | 第15-18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1、历史文献法 | 第18页 |
2、访谈法 | 第18页 |
3、参与观察法 | 第18-19页 |
4、量化分析与问卷调查法 | 第19-20页 |
二、昆明回族及“9007777”昆穆社区概况 | 第20-33页 |
(一) 昆明穆斯林的历史与变迁 | 第20-21页 |
(二) 昆穆社区的由来与发展 | 第21-28页 |
1、昆穆社区的发展过程 | 第21-26页 |
(1) 中穆网论坛时期 | 第22-23页 |
(2) 昆穆QQ群组时期 | 第23-25页 |
(3) 移动端平台时期 | 第25-26页 |
2、昆穆社区的组织建设 | 第26-28页 |
(1) 决策方式 | 第27页 |
(2) 发展方向 | 第27-28页 |
(三) 昆穆社区成员概况 | 第28-33页 |
1、成员分布情况 | 第28-29页 |
(1) 性别构成 | 第28页 |
(2) 年龄构成 | 第28-29页 |
(3) 婚姻状况 | 第29页 |
(4) 区域分布 | 第29页 |
2、成员基本情况 | 第29-33页 |
(1) 性别 | 第30页 |
(2) 年龄 | 第30页 |
(3) 民族 | 第30-31页 |
(4) 受教育程度 | 第31页 |
(5) 收入 | 第31-33页 |
三、昆穆社区基本活动内容 | 第33-44页 |
(一) 虚拟交流 | 第33-35页 |
1、日常聊天 | 第33页 |
2、讨论的时机 | 第33-34页 |
3、讨论话题 | 第34-35页 |
(二) 现实活动 | 第35-40页 |
1、宗教活动 | 第35-36页 |
2、婚恋交友活动 | 第36-38页 |
3、节假日类活动 | 第38-40页 |
(1) 宗教节日活动 | 第38-39页 |
(2) 法定节日活动 | 第39页 |
(3) 周末活动 | 第39-40页 |
4、聚餐类活动 | 第40页 |
(三) 与实体穆斯林社区互动 | 第40-44页 |
1、与清真寺互动 | 第41页 |
2、与伊斯兰协会互动 | 第41-42页 |
(1) 作为信息发布的平台 | 第41-42页 |
(2) 作为活动承办方 | 第42页 |
3、作为穆斯林民间社会团体 | 第42-43页 |
4、与其他公益组织互动 | 第43-44页 |
四、昆穆社区活动影响及宗教功能分析 | 第44-62页 |
(一) 个人层面 | 第44-56页 |
1、强化宗教信仰与日常宗教实践 | 第44-51页 |
(1) 基本功修 | 第44-46页 |
(2) 饮食禁忌 | 第46-47页 |
(3) 服装禁忌 | 第47-51页 |
2、信仰回归及宗教认同加深 | 第51-56页 |
(二) 帮助流动穆斯林社会融入 | 第56-62页 |
1、流动穆斯林的社会融入 | 第56-60页 |
(1) 便利生活 | 第56页 |
(2) 获得归属 | 第56-60页 |
2、与其他群体进行互动 | 第60-62页 |
(1) 作为了解伊斯兰文化的窗口 | 第60-61页 |
(2) 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 第61-62页 |
五、穆斯林同城虚拟社区及其宗教功能的评价与反思 | 第62-71页 |
(一) 超越性 | 第62-64页 |
1、同实体社区对比 | 第62-63页 |
2、同虚拟社区对比 | 第63-64页 |
(二) 凝聚性 | 第64-68页 |
(三) 现实性 | 第68-71页 |
1、满足城市穆斯林需要 | 第68页 |
2、缓解城市穆斯林精神压力 | 第68-69页 |
3、帮助流动穆斯林社会融入 | 第69页 |
4、增进不同民族宗教间的理解与沟通 | 第69-71页 |
六、结语 | 第71-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