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珠一坳陷浅层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及成藏模式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引言第9-19页
    1.1 选题来源、研究目的及意义第9页
        1.1.1 选题来源第9页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9页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第9-17页
        1.2.1 浅层油气成藏研究现状第9-13页
        1.2.2 研究区概况第13-16页
        1.2.3 存在问题第16-17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7-18页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第18-19页
第二章 烃源岩发育与浅层成藏第19-25页
    2.1 烃源岩分布特征第19-20页
        2.1.1 文昌组第19-20页
        2.1.2 恩平组第20页
    2.2 有机质丰度、类型与成熟度第20-22页
    2.3 源岩发育对浅层成藏的控制作用第22-25页
第三章 输导体系与浅层成藏第25-40页
    3.1 油气运移通道第25-36页
        3.1.1 断裂第25-30页
        3.1.2 砂体第30-36页
    3.2 输导体系对浅层成藏的控制作用第36-40页
        3.2.1 断裂为油气向浅层运移提供保证第36-37页
        3.2.2 源-断配置影响油气垂向输导路径第37-38页
        3.2.3 砂体和构造脊控制油气横向长距离运移第38-40页
第四章 储盖组合与浅层成藏第40-49页
    4.1 储层发育特征及其对浅层成藏的控制第40-43页
        4.1.1 储层发育特征第40-42页
        4.1.2 储层沉积相带类型影响浅层油藏范围第42-43页
    4.2 储盖组合特征与浅层油藏分布第43-49页
        4.2.1 浅层储盖组合第43-45页
        4.2.2 储盖组合对浅层油藏分布的影响第45-49页
第五章 浅层构造圈闭及其有效性分析第49-62页
    5.1 圈闭类型与分布第49-50页
        5.1.1 圈闭类型第49-50页
        5.1.2 分布特征第50页
    5.2 断裂侧向封堵与圈闭有效性分析第50-62页
        5.2.1 断裂侧向封堵性单因素分析第52-57页
        5.2.2 断裂侧向封堵性的综合评价与有效圈闭分布第57-62页
第六章 浅层油气成藏模式第62-73页
    6.1 “向源型”成藏模式与实例解剖第62-64页
    6.2 “背源型”成藏模式与实例解剖第64-66页
    6.3 “顺源型”成藏模式与实例解剖第66-68页
    6.4 “远源型”成藏模式与实例解剖第68-73页
结论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8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80-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渤南洼陷地层压力结构与油气运聚关系研究
下一篇:四川盆地磨溪—高石梯地区断裂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