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渤南洼陷地层压力结构与油气运聚关系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前言第9-16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4页
        1.2.1 现今地层压力预测第9-10页
        1.2.2 超压成因机制第10-11页
        1.2.3 压力结构类型与特征第11-12页
        1.2.4 超压与油气运聚关系第12-14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4-16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6-21页
    2.1 工区概况第16页
    2.2 地层发育特征第16-19页
        2.2.1 古近系(E)第17-18页
        2.2.2 新近系(N)第18-19页
    2.3 构造演化特征第19-21页
第三章 现今地层流体压力特征第21-32页
    3.1 实测压力特征第21-22页
    3.2 地层压力预测第22-28页
        3.2.1 压力预测方法第22-24页
        3.2.2 压力预测方法优选第24-28页
    3.3 地层压力分布特征第28-32页
        3.3.1 剖面压力特征第28-29页
        3.3.2 平面压力特征第29-32页
第四章 压力结构类型与分布特征第32-39页
    4.1 基于超压系统数量的分类第32页
    4.2 基于超压强度的分类第32-34页
    4.3 基于压力过渡带特征的分类第34-35页
    4.4 基于压力曲线形态的分类第35-36页
    4.5 压力结构综合分类第36-39页
第五章 压力结构成因与演化机制第39-57页
    5.1 压力结构演化理论模型第39-49页
        5.1.1 均质厚层泥岩超压演化模型第39-44页
        5.1.2 非均质厚层泥岩超压演化模型第44-46页
        5.1.3 砂泥互层压力演化模型第46-47页
        5.1.4 砂泥互层顶部膏岩封堵下超压演化模型第47-49页
    5.2 各层系超压体形成主控因素第49-57页
        5.2.1 Es1 超压体形成主控因素第49-52页
        5.2.2 Es3 超压体形成主控因素第52-54页
        5.2.3 Es4 超压体形成主控因素第54-57页
第六章 压力结构与油气运聚关系第57-69页
    6.1 压力结构与排烃通道的分布特征第57-61页
        6.1.1 超压裂缝识别第57-60页
        6.1.2 超压裂缝分布特征第60-61页
    6.2 压力结构与油气分布第61-64页
        6.2.1 油气分布特征第61-63页
        6.2.2 超压体类型与油气纵向分布第63-64页
        6.2.3 超压体类型与油气平面分布第64页
    6.3 压力结构指示下的油气运聚模式第64-69页
        6.3.1 不同类型压力结构指示下的油气运聚模式第65-67页
        6.3.2 渤南洼陷压力结构控制下的油气运聚模式第67-69页
结论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79-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东营凹陷胜坨地区Es3下-Es4上岩相分布特征研究
下一篇:珠一坳陷浅层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及成藏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