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支持、帮助行为的刑法评价限度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导言 | 第9-14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9-10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1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11-12页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网络支持、帮助行为概述 | 第14-24页 |
第一节 网络支持、帮助行为的概念及特征 | 第14-17页 |
一、网络支持、帮助行为的概念 | 第14-15页 |
二、网络支持、帮助行为的特征 | 第15-17页 |
第二节 网络支持、帮助行为的刑法规制路径 | 第17-20页 |
一、传统共犯理论 | 第17-18页 |
二、共犯正犯化 | 第18-19页 |
三、平台责任的引入 | 第19-20页 |
第三节 网络支持、帮助行为刑事评价体系的审视 | 第20-24页 |
一、对传统刑法理论的突破 | 第20-21页 |
二、罪刑结构的不完善 | 第21页 |
三、以刑止刑理念及刑事政策的扩张 | 第21-24页 |
第二章 网络支持、帮助行为刑事立法与解释刍议 | 第24-33页 |
第一节 谦抑与惩罚的平衡 | 第24-25页 |
第二节 传统法益的坚守、新型法益的构建 | 第25-28页 |
第三节 刑法解释方法与技巧的灵活运用 | 第28-33页 |
一、公共场所的扩张解读 | 第28-30页 |
二、危害结果的认定 | 第30-33页 |
第三章 网络支持、帮助行为的立法及司法评价限度 | 第33-50页 |
第一节 网络支持、帮助行为的立法前瞻限度 | 第33-36页 |
一、与时俱进的罪刑思维 | 第33-34页 |
二、前瞻立法的应有考量 | 第34-36页 |
第二节 网络支持、帮助行为的司法裁判限度 | 第36-50页 |
一、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 第36-41页 |
二、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 | 第41-47页 |
三、犯罪阻却事由 | 第47-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
后记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