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3页 |
·电磁场与生物体相互作用及现状概述 | 第13-24页 |
·电磁波的生物学效应 | 第13-16页 |
·生物电磁剂量学 | 第16-18页 |
·电磁波的生物学效应机理 | 第18-20页 |
·生物组织的电磁特性 | 第20-21页 |
·电磁波生物学效应的应用 | 第21-24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24-28页 |
·选题背景 | 第24-27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27-28页 |
·论文的结构内容及主要成果 | 第28-31页 |
·论文结构及主要内容 | 第28-29页 |
·主要成果和创新 | 第29-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第二章 电磁波生物学窗效应的实验研究 | 第33-67页 |
·引言 | 第33-37页 |
·窗效应实验中常用的生物学对象 | 第37-38页 |
·检测细胞内Ca~(2+) 浓度的方法 | 第38页 |
·电磁波生物学效应实验照射系统 | 第38-42页 |
·系统结构 | 第39页 |
·TEM小室 | 第39-41页 |
·本文TEM照射照射系统所用仪器 | 第41-42页 |
·ELF电磁波在脑组织Ca~(2+) 迁移量上的窗效应实验研究 | 第42-45页 |
·培养液和标记液配制 | 第42页 |
·样品的制备 | 第42-43页 |
·实验数据获得方法 | 第43-44页 |
·实验数据处理结果 | 第44页 |
·生物学效应分析及生物学窗效应判断 | 第44-45页 |
·ELF电磁波在细胞胞浆内Ca~(2+) 浓度上生物学窗效应实验研究 | 第45-56页 |
·D-Hank's 液的配制 | 第46页 |
·样品制备及荧光负载 | 第46页 |
·实验数据获得方法 | 第46-47页 |
·时域内的生物学效应分析及生物学窗效应判断 | 第47-49页 |
·时–频域内的生物学效应分析及生物学窗效应判断 | 第49-56页 |
·生理条件下不同细胞胞浆内Ca~(2+) 浓度变化的时-频分析 | 第56-61页 |
·细胞选取及实验方法 | 第57页 |
·实验结果 | 第57-60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0-61页 |
·小结 | 第61-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第三章 电磁波生物学窗效应机理分析 | 第67-83页 |
·引言 | 第67-68页 |
·细胞膜离子通道的结构模型 | 第68-69页 |
·离子跨膜迁移机理分析 | 第69-80页 |
·构成离子通道的α-螺旋蛋白质的结构特征 | 第69-71页 |
·α-螺旋蛋白质主链上的电荷分布特征 | 第71-74页 |
·非线性极化及伴随的特性 | 第74-76页 |
·电磁波在离子通道内的汇聚效应 | 第76-77页 |
·电磁波生物学窗效应机理 | 第77-80页 |
·小结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3页 |
第四章 手机辐射在人体头颅内产生的电场应力、温度升高及安全性评价 | 第83-131页 |
·引言 | 第83-84页 |
·时域有限差分法 | 第84-94页 |
·Yee网格介绍 | 第85-86页 |
·Maxwell旋度方程的有限差分表示 | 第86-89页 |
·数值色散性与稳定性 | 第89-90页 |
·吸收边界条件 | 第90-92页 |
·连接边界条件 | 第92-94页 |
·不同人体截断仿真模型吸收电磁剂量的比较 | 第94-99页 |
·人体结构仿真模型和电磁仿真模型 | 第94-97页 |
·不同人体截断仿真模型吸收电磁剂量的比较 | 第97-99页 |
·手机辐射对人体头颅产生的电场应力 | 第99-105页 |
·双频PIFA天线 | 第99-101页 |
·电场应力 | 第101-103页 |
·人体头颅第135 横剖面层电场应力的分布 | 第103-104页 |
·头颅内最大电场应力分布 | 第104-105页 |
·手机辐射对人体头颅产生的温升效应 | 第105-110页 |
·生物组织的传热过程 | 第106-107页 |
·头颅内的温度分布 | 第107-109页 |
·头颅内最大温升分布 | 第109-110页 |
·人体头颅吸收手机电磁辐射剂量及安全性评价 | 第110-118页 |
·非电离电磁辐射限值标准概述 | 第110-115页 |
·人体头颅吸收手机辐射的电磁剂量 | 第115-117页 |
·人体头颅吸收手机电磁辐射剂量的安全性评价 | 第117-118页 |
·人体头颅对手机天线辐射特性的影响 | 第118-123页 |
·人体头颅对手机天线方向图的影响 | 第119-121页 |
·人体头颅对输入阻抗的影响 | 第121-122页 |
·人体头颅对天线辐射效率的影响 | 第122-123页 |
·减少人体头颅吸收手机辐射剂量的措施 | 第123-127页 |
·增加手机和人体头颅间的距离 | 第123-124页 |
·旋转手机的方向 | 第124-125页 |
·手机中加介质衬层 | 第125-127页 |
·小结 | 第127-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31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31-135页 |
致谢 | 第135-137页 |
作者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37-139页 |
作者在校期间参加科研情况 | 第139-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