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WO3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的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1页
    1.1 染料废水处理的研究现状第14-17页
        1.1.1 染料的分类第14-15页
        1.1.2 染料废水的特点第15页
        1.1.3 染料废水的处理方法第15-17页
    1.2 吸附原理第17-21页
        1.2.1 固液界面上的吸附作用第18-19页
        1.2.2 固体自稀溶液中的吸附第19页
        1.2.3 影响固液吸附的因素第19-21页
    1.3 金属氧化物的制备及改性方法第21-22页
        1.3.1 金属氧化物的制备方法第21页
        1.3.2 金属氧化物的改性方法第21-22页
    1.4 三氧化钨的结构、性能及应用第22-25页
        1.4.1 三氧化钨的晶体结构第22-23页
        1.4.2 三氧化钨的性能及应用第23-25页
    1.5 二硫化钼的结构、性能与应用第25-28页
        1.5.1 二硫化钼的晶体结构第25-26页
        1.5.2 二硫化钼的性能及应用第26-28页
    1.6 MoS_2/WO_3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第28-29页
        1.6.1 MoS_2/TiO_2复合材料的研究第28页
        1.6.2 CdS/WO_3复合材料的研究第28-29页
        1.6.3 MoS_2/WO_3复合材料的研究第29页
    1.7 选题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第29-31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31-39页
    2.1 实验试剂第31-32页
    2.2 实验仪器第32页
    2.3 表征方法第32-39页
        2.3.1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第32-34页
        2.3.2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第34页
        2.3.3 透射电子显微分析第34-35页
        2.3.4 Brunauner-Emmett-Teller测试第35-36页
        2.3.5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第36页
        2.3.6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第36-37页
        2.3.7 紫外-可见分光光谱分析第37-39页
第三章 三氧化钨微纳结构的形貌调控第39-50页
    3.1 引言第39页
    3.2 实验部分第39-41页
        3.2.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39-40页
        3.2.2 实验步骤第40-41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1-47页
        3.3.1 添加剂为NaCl时改变pH值第41-43页
        3.3.2 添加剂为K_2C_2O_4·H_2O时改变pH值第43-45页
        3.3.3 添加剂为Na_2SO_4时改变pH值第45-47页
    3.4 形成机理第47-49页
    3.5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MoS_2/WO_3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第50-70页
    4.1 引言第50-51页
    4.2 实验部分第51-53页
        4.2.1 试剂与仪器第51-52页
        4.2.2 合成WO_3纳米棒第52页
        4.2.3 合成MoS_2纳米片第52页
        4.2.4 合成MoS_2/WO_3纳米复合材料第52页
        4.2.5 吸附测试第52-53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3-68页
        4.3.1 物相分析第53-54页
        4.3.2 形貌分析第54-55页
        4.3.3 BET测试第55-56页
        4.3.4 XPS表征第56-59页
        4.3.5 吸附性能第59-64页
        4.3.6 吸附等温线第64-66页
        4.3.7 吸附动力学第66-68页
    4.4 机理探究第68-69页
        4.4.1 MoS_2/WO_3纳米复合材料形成机理第68页
        4.4.2 MoS_2/WO_3吸附剂吸附机理第68-69页
    4.5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70-73页
    5.1 总结第70-71页
    5.2 展望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81页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81-83页
致谢第83-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1R,4R)-4-[(2-氨基-3.5-二溴苄基)氨基]环已醇盐酸盐的合成研究
下一篇:基于视频图像识别的水流测速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