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欠发达地区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耦合度分析--以环塔里木盆地经济圈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1.1 选题背景第10-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页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第12-18页
        1.2.1 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关系的研究第13-14页
        1.2.2 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耦合度的评价模型以及指标体系的研究第14-16页
        1.2.3 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研究第16-17页
        1.2.4 文献述评第17-18页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第18-20页
        1.3.1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3.2 研究思路第19-20页
    1.4 本文创新点第20-22页
第2章 核心概念的界定与相关理论基础第22-29页
    2.1 核心概念界定第22-25页
        2.1.1 欠发达地区第22-23页
        2.1.2 环塔里木盆地经济圈第23-24页
        2.1.3 耦合协调度第24-25页
    2.2 相关理论第25-28页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5-26页
        2.2.2 协调发展理论第26-27页
        2.2.3 生态经济理论第27-28页
    2.3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塔圈区域社会发展现状及生态脆弱性评价第29-50页
    3.1 塔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第29-34页
        3.1.1 塔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概况第29-30页
        3.1.2 人口状况第30-31页
        3.1.3 经济发展情况第31-34页
    3.2 塔圈生态脆弱性评价第34-44页
        3.2.1 塔圈生态环境现状第34-37页
        3.2.2 塔圈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37-40页
        3.2.3 塔圈生态脆弱性评价权重确立第40-43页
        3.2.4 塔圈生态脆弱性熵权 TOPSIS 评价模型第43-44页
    3.3 塔圈生态脆弱性评价结果第44-49页
        3.3.1 塔圈生态环境脆弱性结果时序差异分析第44-46页
        3.3.2 塔圈生态环境脆弱性结果空间分布分析第46-49页
    3.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4章 塔圈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耦合分析第50-61页
    4.1 数据来源及说明第50页
    4.2 耦合模型建立第50-56页
        4.2.1 塔圈环境与经济耦合协调指标体系第50-52页
        4.2.2 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模型第52-54页
        4.2.3 耦合协调度的等级划分第54-56页
    4.3 塔圈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关系实证结果分析第56-60页
        4.3.1 时间纵向结果分析第56-58页
        4.3.2 空间横向结果分析第58-60页
    4.4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5章 塔圈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影响因素分析第61-67页
    5.1 影响因素变量选取第61-63页
    5.2 灰色关联模型构建第63-64页
    5.3 影响因素结果分析第64-66页
    5.4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6章 塔里圈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第67-73页
    6.1 塔圈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第67-71页
        6.1.1 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生态可持续转型第67页
        6.1.2 政府合理规划,加强绿色监管及生态建设第67-68页
        6.1.3 立足于本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效益型特色农业第68-69页
        6.1.4 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建立协调发展保障机制第69-70页
        6.1.5 加强水资源高效利用,完善水资源科学管理第70-71页
    6.2 研究结论及展望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致谢第77-78页
作者简历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异构传感网密钥管理协议研究
下一篇:业务流程模型差异检测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