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体制论文

独立董事制度设计与大股东掏空行为--一项比较制度实验研究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1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12-13页
        一、现实背景第12页
        二、理论背景第12-13页
    第二节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第13-17页
        一、理论意义第13-15页
        二、实际意义第15-17页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框架第17-18页
    第四节 研究方法第18-21页
        一、文献分析法第18-19页
        二、实验研究法第19页
        三、博弈分析与理论建模第19-21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21-43页
    第一节 大股东掏空研究成果第21-26页
        一、掏空的概念梳理第21页
        二、大股东掏空动机的相关研究第21-23页
        三、大股东掏空治理机制的相关研究第23-26页
    第二节 独立董事制度相关研究第26-34页
        一、概念界定第26-27页
        二、独立董事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第27页
        三、独立董事提名制度研究第27-29页
        四、独立董事任期制度的研究第29-31页
        五、独立董事兼任制度的研究第31-33页
        六、独立董事声誉制度的研究第33-34页
    第三节 独立董事对大股东掏空治理效应的研究第34-40页
        一、影响路径分析第34-35页
        二、独立董事监督行为动机与激励研究第35-37页
        三、独立董事监督效果研究第37-40页
    第四节 文献评述第40-43页
        一、独立董事制度的描述指标欠缺系统性第40页
        二、缺乏对于独立董事个体决策行为的关注第40-41页
        三、声誉制度研究过程中的情境局限以及因果倒置第41-42页
        四、研究方法单一与数据来源同质化第42-43页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模型构建第43-50页
    第一节 理论环境下的博弈过程第43-46页
        一、博弈过程梳理第43-44页
        二、收益函数第44-45页
        三、求均衡解第45-46页
    第二节 加入不同制度设计的博弈过程第46-50页
        一、独立董事提名制度第46页
        二、独立董事任期制度第46-47页
        三、独立董事兼任制度第47-48页
        四、声誉制度调节下的博弈过程第48-50页
第四章 实验设计与研究假设第50-58页
    第一节 实验设计第50-52页
    第二节 假设提出第52-58页
        一、独立董事任期制度的假设提出第53页
        二、独立董事提名制度的假设提出第53-54页
        三、独立董事多重兼任制度的假设提出第54-56页
        四、独立董事监督的中介效应第56页
        五、独立董事声誉制度的假设提出第56-58页
第五章 实验结果分析第58-79页
    第一节 选聘制度与声誉制度对参与者行动信念的影响第58-62页
        一、基准设置下的行动信念选择第58-59页
        二、声誉制度下的行动信念选择第59-60页
        三、选聘制度下的行动信念选择第60-61页
        四、选聘制度下引入声誉制度的行动信念选择第61-62页
    第二节 大股东导向的选聘程序表现描述性分析第62-64页
    第三节 独立董事监督决策描述性分析第64-65页
    第四节 模型检验第65-79页
        一、相关性检验第65-67页
        二、主效应与中介效应的假设检验第67-70页
        三、调节作用检验第70-74页
        四、大股东导向的选聘制度-主效应与中介效应的假设检验第74-75页
        五、大股东导向的选聘制度-声誉调节作用的假设检验第75-78页
        六、控制变量检验分析第78-79页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第79-90页
    第一节 研究结论第79-83页
        一、独立董事和大股东在不同机制设计下的选择第79-80页
        二、任期制度会影响独董监督进而影响掏空第80页
        三、兼任制度正向影响大股东掏空行为第80页
        四、提名制度负向影响大股东掏空行为第80-81页
        五、声誉制度调节作用显著第81-82页
        六、独董性别会影响其监督行为进而影响掏空第82-83页
    第二节 相关建议第83-90页
        一、建立健全独立董事正式制度设计第83-84页
        二、构建独立董事评价问责机制与监督保障机制第84-86页
        三、完善独立董事责任保险制度第86-87页
        四、完善声誉激励机制第87-88页
        五、不应盲目推进董事会性别多样化第88-90页
第七章 不足与展望第90-91页
    一、将独立董事监督行为过度简化第90页
    二、独立董事个体与群体行为存在差异第90页
    三、没有区分无作为和合谋两种情况第90页
    四、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衡量指标单一第90页
    五、预期决策的加入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9页
致谢第99-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平关切情境下考虑渠道权力的供应链决策与协调机制研究
下一篇:投资者情绪与企业创新投资--基于“恒瑞医药”和“新和成”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