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2-14页 |
Abstract | 第14-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7-30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17-18页 |
1.2 海洋有色溶解有机物 | 第18-24页 |
1.2.1 海洋CDOM的吸收光谱 | 第20-21页 |
1.2.2 海洋FDOM的荧光光谱 | 第21-22页 |
1.2.3 边缘海CDOM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1.3 台风事件对近海有机碳循环的影响 | 第24-25页 |
1.4 ENSO事件对近海有机碳循环的影响 | 第25-27页 |
1.5 研究背景和研究内容 | 第27-30页 |
1.5.1 研究背景与本课题的提出 | 第27-28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第2章 研究区域和方法 | 第30-34页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30-32页 |
2.1.1 九龙江口-台湾海峡交界区 | 第30-31页 |
2.1.2 台湾海峡南部海域 | 第31-32页 |
2.2 样品采集、分析及数据处理 | 第32-34页 |
2.2.1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 | 第32页 |
2.2.2 样品测定与数据处理 | 第32-34页 |
第3章 九龙江口-台湾海峡交界区CDOM对台风事件的生物地球化学响应 | 第34-58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6页 |
3.2 台风“麦德姆”概况 | 第36页 |
3.3 台风过程对九龙江河口区CDOM的影响 | 第36-39页 |
3.3.1 台风前后九龙江河口区CDOM的空间分布变化 | 第36-38页 |
3.3.2 台风前后河口区CDOM、FDOM与盐度的关系 | 第38-39页 |
3.4 “麦德姆”对河口-海峡交界区水文特征和生物学过程的影响 | 第39-43页 |
3.4.1 河口-海峡交界区的水文特征 | 第39-42页 |
3.4.2 河口-海峡交界区Chl-a的与含量分布 | 第42-43页 |
3.5 “麦德姆”对河口-海峡交界区CDOM含量和分布的影响 | 第43-46页 |
3.5.1 河口-海峡交界区CDOM的水平分布 | 第43-45页 |
3.5.2 河口-海峡交界区CDOM的垂直分布 | 第45-46页 |
3.6 河口-海峡交界区FDOM的荧光特性 | 第46-51页 |
3.6.1 FDOM的水平分布特征 | 第46-49页 |
3.6.2 河口-海峡交界区FDOM的垂直分布特征 | 第49-51页 |
3.7 讨论 | 第51-57页 |
3.7.1 河口过程对流域暴雨事件输出的CDOM信号的“调整” | 第51-52页 |
3.7.2 台风过程对河口-海峡交界区CDOM来源及组成的影响 | 第52-56页 |
3.7.3 台风后河口-海峡交界区CDOM丰度低于台风前的原因分析 | 第56-57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4章 ENSO事件对台湾海峡南部海域夏季CDOM含量、分布及光谱特性的影响 | 第58-97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59-61页 |
4.2 2015-2016ENSO事件及其对中国东南地区降雨的影响 | 第61-63页 |
4.3 ENSO事件对台湾海峡南部海域夏季水文和生物学过程的影响 | 第63-71页 |
4.3.1 ENSO事件对台湾海峡南部海域夏季的水文特征的影响 | 第63-69页 |
4.3.2 ENSO事件对台湾海峡南部海域夏季Chl-a的影响 | 第69-71页 |
4.4 ENSO事件对台湾海峡南部海域夏季CDOM含量、分布的影响 | 第71-77页 |
4.4.1 台湾海峡南部海域夏季CDOM的水平分布特征 | 第71-74页 |
4.4.2 台湾海峡南部海域夏季CDOM的垂直分布特征 | 第74-77页 |
4.5 ENSO事件对台湾海峡南部海域夏季FDOM的影响 | 第77-87页 |
4.5.1 台湾海峡南部海域荧光组分的年际变化 | 第77-79页 |
4.5.2 C1组分的水平分布特征 | 第79-81页 |
4.5.3 C2组分的水平分布特征 | 第81-83页 |
4.5.4 C3组分的水平分布特征 | 第83-86页 |
4.5.5 台湾海峡南部海域夏季HIX和BIX的分布特征 | 第86-87页 |
4.6 讨论 | 第87-96页 |
4.6.1 2014-2016年ENSO事件对南部海域水团混合的影响 | 第87-91页 |
4.6.2 ENSO对台湾海峡南部海域夏季CDOM含量的影响 | 第91-93页 |
4.6.3 ENSO事件对台湾海峡南部海域上升流区CDOM的影响 | 第93-96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7-100页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97-98页 |
5.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98页 |
5.3 展望 | 第98-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
附录·硕士期间参与的课题研究、科研活动与发表的论文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