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硅藻的光合生理研究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缩略词(Abbreviations)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研究意义 | 第15-28页 |
1. 硅藻的光适应机制 | 第15-17页 |
2. 硅藻中的光保护机制 | 第17-26页 |
2.1 硅甲藻黄素循环 | 第17-19页 |
2.2 其他电子传递途径 | 第19-24页 |
2.3 物质交换 | 第24-26页 |
2.4 色素体移动 | 第26页 |
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6-28页 |
第二章 格氏圆筛藻对于不同光强的适应 | 第28-49页 |
1. 引言 | 第28-30页 |
2. 实验设计 | 第30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30-35页 |
3.1 藻种培养与不同细胞大小的来源 | 第30-31页 |
3.2 生长速率的测定 | 第31-32页 |
3.3 细胞Chla含量以及吸光量的测定 | 第32-33页 |
3.4 光合作用和暗呼吸速率的测定 | 第33-35页 |
3.5 数理统计 | 第35页 |
4. 结果 | 第35-45页 |
4.1 Chla含量和细胞的光学特性 | 第35-40页 |
4.2 光合作用 | 第40-44页 |
4.3 生长速率与能量转换 | 第44-45页 |
5. 讨论 | 第45-48页 |
6. 小结 | 第48-49页 |
第三章 海洋冰藻菱形藻对于不同光强的响应 | 第49-75页 |
1. 引言 | 第49-51页 |
2. 实验设计 | 第51-52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52-56页 |
3.1 藻种分离和培养 | 第52-54页 |
3.2 生长速率的测定 | 第54页 |
3.3 光强及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 | 第54-56页 |
3.4 数理统计 | 第56页 |
4. 结果 | 第56-70页 |
4.1 生长速率 | 第56-57页 |
4.2 光响应曲线 | 第57-61页 |
4.3 短期高光胁迫和黑暗恢复 | 第61-67页 |
4.4 黑暗适应后对高光胁迫的响应 | 第67-70页 |
5. 讨论 | 第70-74页 |
6. 小结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9页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