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一株产红色素南极真菌的鉴定及其分泌色素的性质与结构研究

致谢第4-9页
摘要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1.1 色素的发展历史简介第10-11页
    1.2 天然色素优点及其分类第11-13页
    1.3 常用天然色素的性能及应用第13页
    1.4 天然植物色素的缺点及发展方向第13-14页
    1.5 真菌色素第14-16页
    1.6 真菌色素的发展现状第16-18页
        1.6.1 三孢布拉霉生产β-胡萝卜素第17页
        1.6.2 红曲霉生产红曲红色素第17页
        1.6.3 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生产Arpink Red第17-18页
    1.7 本文的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第18-20页
        1.7.1 研究意义第18页
        1.7.2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8-20页
第二章 南极产色素真菌WNF-15A的鉴定第20-29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0-22页
        2.1.1 菌株来源第20页
        2.1.2 培养基第20页
        2.1.3 试剂第20页
        2.1.4 仪器第20-21页
        2.1.5 菌落特征和显微形态观察第21页
        2.1.6 基因组DNA的提取第21页
        2.1.7 ITS序列的PCR扩增第21-22页
        2.1.8 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第22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2-26页
        2.2.1 菌落培养特征及显微观察第22-24页
        2.2.2 基因组提取及ITS序列的PCR扩增、测序第24页
        2.2.3 系统发育分析第24-26页
    2.3 讨论第26-29页
第三章 南极真菌Geomyces sp.WNF-15A产色素条件和色素提取研究第29-39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29-32页
        3.1.1 培养基第29页
        3.1.2 仪器第29-30页
        3.1.3 材料第30页
        3.1.4 孢子悬液的制备第30页
        3.1.5 基础培养基的选择第30页
        3.1.6 培养温度的选择第30页
        3.1.7 碳源及碳源水平的选择第30页
        3.1.8 氮源及氮源水平的选择第30-31页
        3.1.9 发酵液的预处理第31页
        3.1.10 大孔树脂的预处理第31页
        3.1.11 大孔树脂的选择第31页
        3.1.12 洗脱剂的选择第31页
        3.1.13 色素的提取第31-32页
        3.1.14 色价的测定第32页
    3.2 结果分析第32-37页
        3.2.1 产色素条件的确定第32-35页
            3.2.1.1 基础培养基的确定第32页
            3.2.1.2 培养温度的确定第32-33页
            3.2.1.3 碳源及碳源水平的确定第33-34页
            3.2.1.4 氮源及氮源水平的确定第34-35页
        3.2.2 大孔吸附树脂提取色素第35-37页
            3.2.2.1 大孔树脂的选择第35-36页
            3.2.2.2 洗脱剂的选择第36页
            3.2.2.3 色素的柱洗脱第36-37页
    3.3 讨论第37-39页
第四章 南极真菌Geomyces sp.WNF-15A分泌的紫红色素的性质研究第39-47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39-41页
        4.1.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39页
        4.1.2 色素吸收光谱、溶解性及色价的测定第39页
        4.1.3 色素的温度稳定性及其热降解动力学研究第39页
        4.1.4 色素的pH稳定性研究第39-40页
        4.1.5 色素的光稳定性研究第40页
        4.1.6 对氧化剂及还原剂的稳定性第40页
        4.1.7 70%乙醇水溶液中色素的稳定性第40页
        4.1.8 抗氧化性第40-41页
        4.1.9 色素的毒性测试第41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41-46页
        4.2.1 色素的吸收光谱、溶解性及其色价的测定第41-42页
        4.2.2 色素的稳定性及热降解动力学研究第42-43页
        4.2.3 色素的pH稳定性第43页
        4.2.4 色素的光稳定性第43-44页
        4.2.5 对氧化剂及还原剂的稳定性第44页
        4.2.6 70%乙醇水溶液中色素的稳定性第44-45页
        4.2.7 色素的抗氧化性第45页
        4.2.8 急性毒性试验第45-46页
    4.3 讨论第46-47页
第五章 色素分离及鉴定第47-56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47-50页
        5.1.1 仪器第47页
        5.1.2 色素样品的制备第47-48页
        5.1.3 薄层层析(Thin Layer Chromatogtaghy,TLC)第48页
        5.1.4 硅胶柱层析——粗分(砍段法)第48页
        5.1.5 细分第48-49页
        5.1.6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与制备第49页
        5.1.7 结构鉴定第49-50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50-53页
        5.2.1 样品I-3的HPLC半制备及结构鉴定第51-52页
        5.2.2 样品2-C-1-1的HPLC半制备及结构鉴定第52-53页
    5.3 讨论第53-56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6-58页
    6.1 结论第56-57页
    6.2 展望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3页
ABSTRACT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产电微生物Geobacter sulfurreducens PCA_代谢网络优化
下一篇:枯草菌内切葡聚糖酶连接区肽段(LR)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