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概述 | 第8页 |
1.2 PPO与PPO合金的种类与发展 | 第8-11页 |
1.2.1 PPO的制备 | 第8-9页 |
1.2.2 PPO的性能 | 第9-11页 |
1.3 PPO合金的种类 | 第11-16页 |
1.3.1 聚苯醚/聚苯乙烯型合金 | 第11-12页 |
1.3.2 聚苯醚/聚烯烃合金 | 第12页 |
1.3.3 聚苯醚/聚四氟乙烯合金 | 第12页 |
1.3.4 聚苯醚/聚酰胺合金 | 第12-16页 |
1.4 本文研究课题的提出、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PPO熔融接枝相容剂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 第18-29页 |
2.1 引言 | 第18-19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19-21页 |
2.2.1 实验原料 | 第19页 |
2.2.2 主要设备及其型号 | 第19页 |
2.2.3 聚苯醚熔融接枝相容剂的制备 | 第19-2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1-28页 |
2.3.1 相容剂的选择 | 第21-22页 |
2.3.2 PPO的官能化 | 第22-24页 |
2.3.3 PPO熔融接枝RBO_3和MAH的接枝率 | 第24-27页 |
2.3.4 PPO-g-(RBO_3-MAH)接枝物红外光谱表征 | 第27-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高性能PPO/PA66合金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 第29-47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29页 |
3.1.1 实验原料 | 第29页 |
3.1.2 主要设备与型号 | 第29页 |
3.2 改性PPO/PA66共混合金的制备与工艺 | 第29-31页 |
3.2.1 PA66的干燥处理 | 第29-30页 |
3.2.2 PPO/PA66合金的制备 | 第30-31页 |
3.2.3 PPO/PA66共混改性的加工工艺图 | 第31页 |
3.3 性能测试与表征 | 第31-32页 |
3.3.1 Molau实验 | 第31页 |
3.3.2 标准样条力学性能测试方法 | 第31-32页 |
3.3.3 红外光谱分析表征 | 第32页 |
3.3.4 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析 | 第32页 |
3.3.5 显微镜观察PPO/PA66共混体系相态 | 第32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32-45页 |
3.4.1 RBO_3对PPO/PA66共混合金体系的影响 | 第33-36页 |
3.4.2 PPO-g-(RBO_3-MAH)对PPO/PA66共混合金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6-39页 |
3.4.3 PPO-g-(RBO_3-MAH)对PPO/PA66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机理 | 第39-40页 |
3.4.4 红外光谱分析 | 第40页 |
3.4.5 不同PPO-g-(RBO_3-MAH)含量的SEM照片对比 | 第40-42页 |
3.4.6 不同含量PPO/PA66共混合金的DSC分析 | 第42-43页 |
3.4.7 PPO-g-(RBO_3-MAH)增容的PPO/PA66体系的形态结构 | 第43-45页 |
3.5 不同PPO、PA66配比下PPO/PA66合金的力学性能 | 第4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