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课题来源及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 第14-16页 |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与方法 | 第16-17页 |
1.5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7-18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8-20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 第20-28页 |
2.1 原油热采技术的相关研究 | 第20-22页 |
2.2 加热炉热模拟的相关研究 | 第22-24页 |
2.3 热模拟数值分析软件简介 | 第24-26页 |
2.3.1 常用数值模拟软件简介 | 第24-25页 |
2.3.2 Fluent简介 | 第25-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3章 复合热载体发生器的建模与网格划分 | 第28-36页 |
3.1 复合热载体发生器模型的建立 | 第28-29页 |
3.2 发生器燃烧室的结构模型简化 | 第29-31页 |
3.3 发生器燃烧室的网格划分和分析 | 第31-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4章 复合热载体发生器燃烧室的热模拟分析 | 第36-56页 |
4.1 复合热载体发生器燃烧过程的工况分析 | 第36-38页 |
4.2 复合热载体发生器热模拟的模型设置 | 第38-50页 |
4.2.1 热模拟的求解器模型选择 | 第38-39页 |
4.2.2 热模拟的基本模型选择 | 第39-45页 |
4.2.3 热模拟的燃烧模型选择 | 第45-48页 |
4.2.4 热模拟的辐射换热模型选择 | 第48-49页 |
4.2.5 热模拟的离散相模型选择 | 第49页 |
4.2.6 热模拟的边界条件设置 | 第49页 |
4.2.7 对模型进行求解计算 | 第49-50页 |
4.3 复合热载体发生器燃烧室热模拟的结果分析 | 第50-53页 |
4.3.1 燃烧室温度场分布 | 第50-51页 |
4.3.2 燃烧室压力场分布 | 第51-52页 |
4.3.3 燃烧室流场流速分布 | 第52页 |
4.3.4 燃烧室反应物浓度分布 | 第52-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6页 |
第5章 复合热载体发生器改变参数和结构后的热模拟分析 | 第56-72页 |
5.1 改变参数后燃烧室的热模拟分析 | 第56-64页 |
5.1.1 改变氧化剂中氧气浓度 | 第56-59页 |
5.1.2 改变燃烧室内燃烧压力 | 第59-61页 |
5.1.3 改变燃料类型 | 第61-62页 |
5.1.4 改变冷却水量 | 第62-64页 |
5.2 改变结构后燃烧室的热模拟分析 | 第64-69页 |
5.2.1 改变燃烧器喷嘴喷射角度 | 第64-66页 |
5.2.2 改变燃烧室内径尺寸 | 第66-67页 |
5.2.3 富氧助燃型发生器的简化模型 | 第67-6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9-72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72页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课题及获奖情况 | 第80页 |
1. 参加课题 | 第80页 |
2. 获奖情况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