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裂纹的涡流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 第13-17页 |
·裂纹涡流检测的理论基础 | 第13-14页 |
·裂纹涡流检测技术发展过程 | 第14-17页 |
·基于巨磁电阻效应的裂纹涡流检测新技术 | 第17-20页 |
·巨磁电阻效应的基础研究的发展 | 第17-18页 |
·基于GMR效应的涡流检测技术 | 第18-20页 |
·本论文课题背景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2章 巨磁电阻效应的基本原理及相关的新技术 | 第22-31页 |
·磁阻现象及其原理 | 第22-23页 |
·各种结构GMR的工作原理分析 | 第23-25页 |
·影响基于GMR效应的应用技术的重要性能指标分析 | 第25-26页 |
·基于GMR效应的主要应用技术及其技术特点 | 第26-27页 |
·GMR传感器技术的工作原理 | 第27-28页 |
·GMR传感器的评价体系与选型案例 | 第28-30页 |
·GMR传感器的评价体系 | 第28-29页 |
·GMR传感器选型案例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基于GMR效应的裂纹涡流检测技术 | 第31-47页 |
·常规涡流检测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局限性 | 第31-37页 |
·常规涡流检测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理论基础 | 第31-34页 |
·常规涡流检测技术的局限性分析 | 第34-37页 |
·基于GMR效应的涡流检测的工作原理和重要理论基础 | 第37-40页 |
·基于GMR效应的涡流检测的工作原理 | 第37页 |
·基于GMR效应的涡流检测的重要理论基础 | 第37-40页 |
·基于GMR效应的涡流检测技术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0-45页 |
·激励线圈的频率 | 第41-42页 |
·检测线圈与工件之间的距离 | 第42-43页 |
·探头的外形和尺寸 | 第43页 |
·被检工件上的物理缺陷 | 第43页 |
·电导率 | 第43-44页 |
·磁导率 | 第44页 |
·涡流的其它影响因素 | 第44页 |
·基于GMR效应的裂纹涡流检测的输出公式 | 第44-45页 |
·基于GMR效应的裂纹涡流检测探头的标定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基于GMR效应的非铁磁性金属材料裂纹检测系统的研究 | 第47-59页 |
·系统设计 | 第47-48页 |
·探头设计 | 第48-50页 |
·探头结构 | 第48-49页 |
·GMR传感器 | 第49-50页 |
·激励电路设计 | 第50-54页 |
·激励电路结构 | 第50-51页 |
·激励电路分析 | 第51-54页 |
·信号处理电路设计 | 第54-58页 |
·信号处理电路结构 | 第54-55页 |
·信号处理电路分析 | 第55-57页 |
·电路硬件建设中的噪声处理与故障排除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基于GMR效应的非铁磁性金属材料裂纹检测实验研究 | 第59-70页 |
·系统调试 | 第59-61页 |
·实验原理 | 第59-60页 |
·实验步骤 | 第60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0-61页 |
·探头对涡流磁场的检测性能的标定 | 第61-65页 |
·实验原理 | 第62-63页 |
·实验步骤 | 第63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3-65页 |
·裂纹的涡流检测 | 第65-69页 |
·实验原理 | 第65-66页 |
·实验步骤 | 第66-67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7-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3页 |
·研究总结 | 第70-71页 |
·研究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项目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