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基础科学论文--海洋地质学论文--海洋地球化学论文

南沙海域沉积物岩芯生物硅和32Si研究

摘要第23-25页
Abstract第25-27页
第一章 绪论第28-37页
    1 研究意义第28-30页
        1.1 生物硅的研究意义第28-29页
        1.2 雨水和沉积物~(32)Si的研究意义第29-30页
    2 研究进展第30-34页
        2.1 生物硅的研究进展第30-32页
        2.2 沉积物32Si的研究进展第32-34页
    3 研究计划第34-37页
        3.1 研究内容第34-35页
        3.2 技术路线第35-37页
第二章 研究方法第37-67页
    1 研究海域与样品第37-41页
        1.1 研究海域概况第37-38页
        1.2 研究岩芯与样品第38-41页
    2 海洋沉积物生物硅和碳酸盐的测量方法第41-49页
        2.1 实验仪器和试剂第41-42页
        2.2 测量流程第42-43页
        2.3 分光测量与计算过程第43-45页
        2.4 条件实验第45-49页
    3 海洋沉积物铀的测量方法第49-61页
        3.1 实验仪器和试剂第49-50页
        3.2 测量流程第50-52页
        3.3 条件实验第52-58页
        3.4 质量控制第58-60页
        3.5 小结第60-61页
    4 海洋沉积物钍的测量方法第61-66页
        4.1 实验仪器和试剂第61-62页
        4.2 测量流程第62-64页
        4.3 计算过程第64页
        4.4 条件实验与质量控制第64-66页
    5 海洋沉积物有机碳、含水量以及重金属的测量方法第66-67页
第三章 年代学方法第67-79页
    1 天然放射性核素γ谱分析第67-68页
    2 ~(210)Pb过剩法测年第68-69页
        2.1 方法原理第68-69页
        2.2 沉积速率第69页
    3 ~(230)Th过剩法测年第69-71页
        3.1 方法原理第69-70页
        3.2 沉积速率第70-71页
    4 ~(14)C方法测年第71-72页
        4.1 方法原理第71页
        4.2 沉积速率第71-72页
    5 ~(32)Si方法测年第72页
        5.1 方法原理第72页
        5.2 沉积速率第72页
    6 南沙海域沉积物岩芯年代序列建立第72-76页
        6.1 沉积速率汇总第72-74页
        6.2 年代序列的建立第74-76页
    7 本研究南沙海域沉积速率与参考文献的比较第76-79页
第四章 南沙海域沉积物岩芯生物硅、碳酸盐、铀和钍的地球化学第79-123页
    1 南沙海域沉积物岩芯生物硅、碳酸盐、铀和钍含量的水平分布第80-87页
        1.1 南沙海域沉积物岩芯生物硅和碳酸盐等含量水平分布第80-82页
        1.2 南沙海域沉积物岩芯铀和钍等含量水平分布第82-86页
        1.3 本研究与参考文献中生物硅、碳酸盐、铀和钍含量的比较第86-87页
    2 南沙海域沉积物岩芯生物硅、碳酸盐、铀和钍含量的垂直分布第87-99页
        2.1 六个短岩芯生物硅、碳酸盐、铀和钍含量的垂直分布第93-94页
        2.2 长岩芯NS-7和NS-8生物硅、碳酸盐、铀和钍含量的垂直分布第94-96页
        2.3 南沙海域沉积物岩芯的Th/U比值及其揭示的沉积环境第96-99页
    3 南沙海域沉积物岩芯生物硅、碳酸盐、铀和钍等质量累积速率与古海洋意义第99-113页
        3.1 生物硅、碳酸盐、有机碳、铀和钍的质量累积速率水平分布第99-101页
        3.2 生物硅、碳酸盐、有机碳、铀和钍的质量累积速率垂直分布第101-106页
        3.3 生物硅和碳酸盐等的质量累积速率与古气候的关系第106-111页
        3.4 沉积物岩芯生物硅、碳酸盐、铀和钍等质量累积速率反映的环境变化周期第111-113页
    4 南沙海域沉积物岩芯生物硅、碳酸盐、有机碳、铀和钍等相关性分析第113-121页
        4.1 生物硅、碳酸盐、有机碳、铀和钍等含量的相关性分析第113-119页
        4.2 生物硅、碳酸盐、有机碳、铀和钍的质量累积速率相关性分析第119-121页
    5 本章小结第121-123页
第五章 南沙海域沉积物岩芯~(32)Si的研究第123-150页
    1 实验仪器和试剂第123-124页
        1.1 实验仪器第123-124页
        1.2 实验试剂第124页
    2 测量流程第124-129页
        2.1 样品前处理第125页
        2.2 生物硅的分离与纯化第125-126页
        2.3 生物硅样品中磷的分离与纯化第126页
        2.4 ~(32)P的制样与β计数测量第126-129页
    3 计算过程第129-131页
        3.1 活度计算第129-130页
        3.2 误差计算第130-131页
    4 条件实验第131-137页
        4.1 生物硅的分离第131-135页
        4.2 生物硅样品中磷的分离与纯化第135-137页
    5 样品测量第137-142页
        5.1 沉积物样品生物硅的提取结果第137-138页
        5.2 ~(32)p的测量第138-142页
    6 结果与讨论第142-149页
        6.1 南沙海域沉积物岩芯~(32)Si的活度水平第142-145页
        6.2 南沙海域沉积物岩芯~(32)Si的年代应用第145-146页
        6.3 ~(32)Si的全球沉降通量第146-149页
    7 本章小结第149-150页
第六章 雨水~(32)Si的研究第150-164页
    1 实验仪器和试剂第150-151页
        1.1 实验仪器第150页
        1.2 实验试剂第150-151页
    2 实验流程第151-158页
        2.1 方法原理第151-152页
        2.2 水样采集与Fe(OH)_3共沉淀富集硅第152-153页
        2.3 硅的分离第153-156页
        2.4 硅的纯化第156-158页
        2.5 ~(32)P的分离、纯化与β计数测量第158页
    3 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磷含量第158-160页
        3.1 测量步骤第158-159页
        3.2 预实验——海洋沉积物总磷的测定第159-160页
    4 结果与讨论第160-163页
        4.1 活度计算过程与结果第160-161页
        4.2 ~(32)Si的沉降通量第161页
        4.3 本研究与参考文献研究结果的比较第161-162页
        4.4 方法讨论第162-163页
    5 本章小结第163-164页
第七章 结语第164-168页
    1 方法学第164-165页
        1.1 海洋沉积物生物硅与碳酸盐的测量方法第164页
        1.2 海洋沉积物~(32)Si的测量方法第164页
        1.3 雨水~(32)Si的测量方法第164-165页
        1.4 海洋沉积物铀含量的液体激光荧光测定方法第165页
    2 年代学第165-166页
    3 南沙海域沉积物岩芯生物硅、碳酸盐、铀和钍的地球化学第166-168页
参考文献第168-17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79-180页
附表第180-189页
致谢第189页

论文共1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海和西北太平洋Th的地球化学行为研究
下一篇:不同起伏度二维六角Sn原子层的第一性原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