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中文文摘 | 第6-11页 |
绪论 | 第11-21页 |
1 龟足的生物学特征 | 第11-12页 |
2 国内外对蔓足类的研究概况 | 第12-15页 |
3 环境因子对甲壳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5-17页 |
4 甲壳动物生长发育的激素研究状况 | 第17-20页 |
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第一章 龟足幼虫发育形态观察 | 第21-25页 |
1.1 材料与方法 | 第21页 |
1.1.1 实验材料 | 第21页 |
1.1.2 仪器与试剂 | 第21页 |
1.1.3 实验方法 | 第21页 |
1.2 结果 | 第21-24页 |
1.3 讨论 | 第24-25页 |
第二章 盐度和温度对龟足稚体存活及生长的影响 | 第25-41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5-27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5-26页 |
2.1.2 仪器 | 第26页 |
2.1.3 实验设计 | 第26-27页 |
2.1.4 数据处理 | 第27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7-37页 |
2.2.1 不同盐度和温度下龟足稚体的存活 | 第27-29页 |
2.2.2 不同盐度下龟足稚体的生长情况 | 第29-33页 |
2.2.3 不同温度下龟足稚体的生长情况 | 第33-37页 |
2.3 讨论 | 第37-41页 |
2.3.1 实验中饵料的选择 | 第37页 |
2.3.2 盐度对龟足稚体培育的影响 | 第37-38页 |
2.3.3 温度对龟足稚体培育的影响 | 第38页 |
2.3.4 盐度和温度对龟足稚体培育情况的比较 | 第38-41页 |
第三章 盐度和温度对龟足幼体生长的影响 | 第41-51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41-42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41页 |
3.1.2 仪器 | 第41-42页 |
3.1.3 实验设计 | 第42页 |
3.1.4 数据处理 | 第42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42-49页 |
3.2.1 不同盐度和温度下龟足幼体峰吻径生长情况 | 第42-45页 |
3.2.2 不同盐度和温度下龟足幼体头状部生长情况 | 第45-47页 |
3.2.3 不同盐度和温度下龟足幼体个体体重增长率情况 | 第47-49页 |
3.3 讨论 | 第49-51页 |
3.3.1 龟足幼体饵料的选择 | 第49页 |
3.3.2 盐度和温度对龟足幼体生长的交互作用 | 第49-50页 |
3.3.3 可能影响龟足幼体生长的其他因素 | 第50-51页 |
第四章 龟足发育过程中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的含量变化 | 第51-59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51-53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51-52页 |
4.1.2 主要试剂 | 第52页 |
4.1.3 主要仪器 | 第52页 |
4.1.4 实验步骤 | 第52-53页 |
4.1.5 数据分析 | 第53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53-57页 |
4.2.1 胚胎及幼虫发育不同时期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的含量变化 | 第53-54页 |
4.2.2 稚体变态时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含量变化 | 第54-56页 |
4.2.3 幼体及成体软体部分、柄部肌肉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含量比较 | 第56-57页 |
4.3 讨论 | 第57-59页 |
4.3.1 激素参与龟足胚胎及幼虫发育过程 | 第57页 |
4.3.2 药物影响金星幼虫激素水平诱导附着变态 | 第57-58页 |
4.3.3 幼体和成体阶段龟足体内激素水平对比 | 第58-5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1 本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 | 第59-60页 |
2 研究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个人简历 | 第77-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