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9-20页 |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 第9-10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9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一)表情包研究 | 第10-13页 |
(二)共意动员研究 | 第13-15页 |
(三)“FB表情包大战”事件研究 | 第15-17页 |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7-18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8页 |
(二)创新之处 | 第18页 |
四、论文框架 | 第18-20页 |
第一章 “FB表情包大战”共意动员事件 | 第20-27页 |
第一节 作为共意动员的“FB表情包大战”事件 | 第20-24页 |
一、组织精细的“帝吧”团队 | 第20-23页 |
二、群体意识的戏剧化创造 | 第23-24页 |
第二节 “FB表情包大战”事件的三个阶段 | 第24-27页 |
一、共意的形成 | 第24-25页 |
二、共意的动员 | 第25-26页 |
三、共意的提升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共意形成”阶段:表情包建构群体话语认同 | 第27-35页 |
第一节 表情包建构群体话语认同的优势 | 第27-29页 |
一、提升交流便捷性 | 第27-28页 |
二、增强群体互动性 | 第28-29页 |
第二节 表情包建构群体话语认同的策略 | 第29-35页 |
一、针对大陆同胞建构爱国话语认同 | 第29-30页 |
二、针对台湾同胞建构温情话语认同 | 第30-32页 |
三、针对台独分子建构愤怒话语认同 | 第32-35页 |
第三章 “共意动员”阶段:表情包传播推动群体共意动员 | 第35-42页 |
第一节 表情包促进事件象征意义的建构 | 第35-38页 |
一、视觉隐喻下的象征意义传达 | 第35-37页 |
二、“抵制分裂”——事件象征意义的建构 | 第37-38页 |
第二节 事件象征意义建构下的群体共意动员 | 第38-42页 |
一、建立网民群体“抵制分裂”的情感基调 | 第38-39页 |
二、表情包放大网民群体的“行为表演” | 第39-42页 |
第四章 “共意提升”阶段:表情包推动事件的扩大化与持续性 | 第42-50页 |
第一节 表情包推进事件的扩大化发展 | 第42-46页 |
一、拓宽网民群体的政治参与渠道 | 第42-43页 |
二、促进共同使命感的建构 | 第43-46页 |
第二节 表情包推进事件的持续发展 | 第46-50页 |
一、理智选择与理性动员 | 第47页 |
二、强化共意与弱化抗争对象的“反动员”能力 | 第47-50页 |
结语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