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属高校内部控制框架体系构建研究--以Q高校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6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5 论文框架 | 第16-17页 |
1.6 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高校内部控制理论 | 第18-22页 |
2.1 内部控制框架理论 | 第18-19页 |
2.1.1 内部控制整合框架 | 第18-19页 |
2.1.2 联邦政府内部控制补充原则 | 第19页 |
2.2 我国高校内部控制发展及相关理论 | 第19-21页 |
2.2.1 我国高校内部控制发展沿革 | 第19页 |
2.2.2 高校内部控制定义和实施范畴 | 第19-20页 |
2.2.3 高校内部控制目标 | 第20页 |
2.2.4 高校内部控制原则 | 第20-2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省属高校内部控制现状 | 第22-32页 |
3.1 内控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 | 第22-23页 |
3.1.1 内部控制建设进度明显加快 | 第22页 |
3.1.2 内部控制建设意识进一步提升 | 第22-23页 |
3.1.3 信息化建设水平取得进步 | 第23页 |
3.1.4 相关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降低 | 第23页 |
3.2 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23-31页 |
3.2.1 领导重视程度仍不够 | 第23-24页 |
3.2.2 机构设置不合理 | 第24页 |
3.2.3 财务人员不能满足业务需要 | 第24-25页 |
3.2.4 制衡机制不够完善 | 第25页 |
3.2.5 缺乏专业的风险评估 | 第25-26页 |
3.2.6 经济业务活动出现的问题 | 第26-30页 |
3.2.7 缺少统一的信息系统 | 第30页 |
3.2.8 审计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30-3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4章 省属高校内部控制框架构建 | 第32-49页 |
4.1 省属高校经济活动的特点 | 第32-33页 |
4.2 省属高校内部控制目标 | 第33-34页 |
4.3 省属高校内部控制框架 | 第34-48页 |
4.3.1 单位层面控制要素 | 第35-36页 |
4.3.2 业务层面控制要素 | 第36-47页 |
4.3.3 风险评估 | 第47-48页 |
4.3.4 评价和监督 | 第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案例分析-以Q高校为例 | 第49-82页 |
5.1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构建 | 第49-52页 |
5.1.1 控制环境 | 第49-52页 |
5.1.2 信息系统 | 第52页 |
5.2 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构建 | 第52-79页 |
5.2.1 预算业务 | 第52-58页 |
5.2.2 收支业务 | 第58-66页 |
5.2.3 政府采购业务 | 第66-71页 |
5.2.4 基建业务 | 第71-75页 |
5.2.5 资产业务 | 第75-77页 |
5.2.6 合同管理 | 第77-79页 |
5.3 风险评估机制构建 | 第79-80页 |
5.4 审计监督机制构建 | 第80-8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6章 总结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