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美洲哲学论文--北美洲哲学论文--美国哲学论文--十九世纪后期哲学论文--皮尔斯(Peirce,C.S.1839~1914年)论文

皮尔士溯因推理理论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目的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5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5-17页
        1.3.1 研究思路第15-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第2章 皮尔士溯因推理理论及其发展第17-29页
    2.1 皮尔士溯因推理理论产生的背景第17-18页
        2.1.1 亚里士多德的《论辩篇》第17页
        2.1.2 亚里士多德的《前分析篇》第17-18页
    2.2 皮尔士溯因推理理论的基本内容第18-21页
        2.2.1“溯因”的提出第18页
        2.2.2 皮尔士的三段论理论第18-19页
        2.2.3 皮尔士溯因推理的早期分类第19-20页
        2.2.4 皮尔士溯因推理的后期变化第20-21页
    2.3 皮尔士的溯因推理模型第21-22页
        2.3.1 演绎推理模型第21-22页
        2.3.2 归纳推理模型第22页
        2.3.3 溯因推理模型第22页
    2.4 皮尔士溯因推理理论的发展第22-27页
        2.4.1 汉森对溯因推理的解释第22-23页
        2.4.2 普莱尔和曼斯对溯因推理的阐释第23-24页
        2.4.3 哈曼的最佳解释推论第24页
        2.4.4 约翰和苏珊的最佳解释推理第24-25页
        2.4.5 玛格纳尼的溯因认识论第25-26页
        2.4.6 莱拉的溯因三元体刻画及溯因分类第26-27页
    2.5 本章小结第27-29页
第3章 皮尔士溯因推理理论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第29-35页
    3.1 溯因推理论和本能论之争第29-31页
        3.1.1 溯因是推理还是本能第29页
        3.1.2 溯因中推理与本能的交融第29-31页
    3.2 对皮尔士溯因推理理论的批判第31-33页
        3.2.1 阿钦斯坦的相反论证第31-33页
        3.2.2 弗兰克福特等人的预设质疑第33页
    3.3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4章 皮尔士溯因推理理论研究的应用第35-47页
    4.1 溯因推理与科学发现第35-38页
        4.1.1 溯因推理与科学发现的关系第35-37页
        4.1.2 科学发现的溯因推理模型第37-38页
    4.2 刑事司法过程中的应用第38-46页
        4.2.1 溯因推理在立案中的应用第38-40页
        4.2.2 溯因推理在侦查中的应用第40-44页
        4.2.3 溯因推理在起诉中的应用第44-46页
    4.3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结论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52-53页
致谢第53-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马克思哲学的终极关怀思想
下一篇:魏晋士人循古倾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