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零件及传动装置论文--机械传动机构论文--啮合传动论文--齿轮及齿轮传动论文

机电作动系统建模、分析与非线性控制方法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1.1 引言第9-10页
    1.2 齿隙非线性控制算法研究现状第10-15页
        1.2.1 传统PID控制第10-11页
        1.2.2 自适应控制第11-12页
        1.2.3 最优控制第12页
        1.2.4 滑模变结构控制第12-13页
        1.2.5 鲁棒控制第13页
        1.2.6 自抗扰控制第13-14页
        1.2.7 双电机消隙控制第14-15页
    1.3 齿隙补偿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1 齿隙建模补偿第15页
        1.3.2 齿隙非建模补偿第15-16页
    1.4 论文组织结构第16-17页
第二章 齿隙及电机模型第17-27页
    2.1 引言第17页
    2.2 齿隙模型第17-22页
        2.2.1 迟滞模型第18-19页
        2.2.2 弹性死区模型第19-21页
        2.2.3 振冲模型第21页
        2.2.4 近似死区模型第21-22页
    2.3 永磁同步电机模型介绍第22-24页
        2.3.1 永磁同步电机工作原理第22页
        2.3.2 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方程第22-24页
    2.4 含齿隙的机电作动系统建模第24-25页
    2.5 本章小结第25-27页
第三章 齿隙建模与补偿设计第27-37页
    3.1 引言第27页
    3.2 最小二乘法第27-30页
        3.2.1 最小二乘法原理第27-29页
        3.2.2 最小二乘法辨识齿隙模型第29页
        3.2.3 基于最小二乘法实现的齿隙辨识结果第29-30页
    3.3 遗传算法辨识第30-32页
        3.3.1 遗传算法介绍第30-31页
        3.3.2 遗传算法基本原理第31页
        3.3.3 遗传算法方案实现与辨识结果第31-32页
    3.4 控制系统软硬件部分第32-34页
        3.4.1 控制核心板第32-33页
        3.4.2 位置检测模块第33页
        3.4.3 其他模块第33页
        3.4.4 控制系统软件部分第33-34页
    3.5 齿隙辨识与补偿实验第34-36页
        3.5.1 齿隙辨识第34-35页
        3.5.2 基于齿隙模型的补偿第35-36页
    3.6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四章 基于模型补偿的机电作动系统滑模控制研究第37-49页
    4.1 引言第37页
    4.2 滑模变结构介绍第37-40页
        4.2.1 滑模面第37-38页
        4.2.2 滑模控制策略第38页
        4.2.3 滑模变结构控制设计步骤第38-40页
        4.2.4 滑模变结构控制现状第40页
    4.3 机电作动系统速度控制器设计第40-44页
        4.3.1 滑模控制器设计第41-42页
        4.3.2 基于齿隙补偿的滑模控制器设计第42-44页
    4.4 仿真验证第44-46页
    4.5 本章小结第46-49页
第五章 基于齿隙模型辨识的机电作动系统抗干扰控制第49-59页
    5.1 引言第49页
    5.2 GPI观测器第49-53页
        5.2.1 从ESO到GPI观测器第50-52页
        5.2.2 机电作动系统速度环GPIO观测器设计第52-53页
    5.3 仿真结果分析第53-57页
    5.4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六章 结束语第59-61页
致谢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作者在学期间科研成果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汽车调光电机装置异音故障诊断与线上检测试验研究
下一篇:发动机舱温度场对燃油经济性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