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控制备各向异性微载体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3页 |
1.1 微载体简述 | 第11-17页 |
1.1.1 微载体定义 | 第11-12页 |
1.1.2 微球的制备方法 | 第12-13页 |
1.1.3 各向异性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 第13-16页 |
1.1.4 微纤维制备方法 | 第16-17页 |
1.2 微流控技术 | 第17-25页 |
1.2.1 微流控技术概念 | 第17-18页 |
1.2.2 微流控技术原理 | 第18-20页 |
1.2.3 微流控技术制备微球 | 第20-22页 |
1.2.4 微流控技术制备微纤维 | 第22-25页 |
1.3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 | 第25-26页 |
1.4 参考文献 | 第26-33页 |
第二章 微流控技术制备微载体 | 第33-47页 |
2.1 序言 | 第3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3-40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33-34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34页 |
2.2.3 微流控装置制作 | 第34-36页 |
2.2.4 微流控平台搭建 | 第36页 |
2.2.5 溶液配置 | 第36-37页 |
2.2.6 微流控制备乳液 | 第37-38页 |
2.2.7 微流控制备纤维 | 第38-39页 |
2.2.8 微流控制备纤维包裹液滴 | 第39-40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0-44页 |
2.3.1 单乳液微球 | 第40-41页 |
2.3.2 双乳液微胶囊 | 第41-44页 |
2.3.3 普通纤维 | 第44页 |
2.3.4 纤维包裹液滴 | 第4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4页 |
2.5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第三章 石墨烯纺锤结节状纤维的制备 | 第47-61页 |
3.1 序言 | 第47-48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8-53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48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48-49页 |
3.2.3 纺锤结节状石墨烯纤维的制备 | 第49-51页 |
3.2.4 石墨烯纤维的表征 | 第51-52页 |
3.2.5 石墨烯纤维的吸油测试 | 第52-5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3-59页 |
3.3.1 包裹液滴的纤维在微流控系统中的生成 | 第53页 |
3.3.2 微流控系统中流速对纤维形貌的影响 | 第53-54页 |
3.3.3 拉伸对纤维结节形貌的影响 | 第54-55页 |
3.3.4 纤维的固化、还原和干燥过程 | 第55-56页 |
3.3.5 石墨烯纤维的内部结构表征 | 第56页 |
3.3.6 石墨烯纤维的内部结构缺陷 | 第56-57页 |
3.3.7 石墨烯纤维的浸润性 | 第57页 |
3.3.8 石墨烯纤维的力学特性 | 第57-58页 |
3.3.9 石墨烯纤维的吸油性 | 第58-5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9页 |
3.5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第四章 拉力调控的各向异性微粒的制备 | 第61-73页 |
4.1 序言 | 第61-6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2-65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62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62-63页 |
4.2.3 非球形各向异性微粒的制备 | 第63-64页 |
4.2.4 非球形各向异性微胶囊的制备 | 第64-65页 |
4.2.5 非球形各向异性微载体的表征 | 第65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5-71页 |
4.3.1 微通道中纤维包裹液滴的生成 | 第66页 |
4.3.2 溶液流速对双乳液形貌的影响 | 第66-67页 |
4.3.3 拉力对乳液形状的调节 | 第67-69页 |
4.3.4 各向异性微胶囊内部结构表征 | 第69-70页 |
4.3.5 磁性各向异性微胶囊 | 第70-7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1页 |
4.5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和专利申请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