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传播视域下中国街舞者的自我认同研究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5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页 |
第二节 相关概念及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6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6-21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 | 第21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一、文献回顾法 | 第21-22页 |
二、深度访谈法 | 第22-24页 |
第五节 创新之处 | 第24-25页 |
第二章 街舞的跨文化传播概况 | 第25-35页 |
第一节 美国黑人贫民区街头诞生的街舞文化 | 第25-27页 |
第二节 商业及媒体推动下街舞的全球化传播 | 第27-31页 |
一、街舞成为全球青年文化 | 第27-29页 |
二、街舞文化的全球传播状况 | 第29-31页 |
第三节 中国街舞的跨文化传播历程 | 第31-35页 |
一、萌芽:正统美国街舞文化的引进 | 第31-32页 |
二、发展:受日韩影响的中国街舞文化 | 第32-33页 |
三、繁荣:街舞在中国的全面发展 | 第33-35页 |
第三章 跨文化传播下中国街舞者的自我认同状况 | 第35-55页 |
第一节 同化:中国街舞者对正统街舞文化的崇拜 | 第35-42页 |
一、对街舞服饰的追寻 | 第36-37页 |
二、对国外街舞行为的学习与模仿 | 第37-39页 |
三、对于街舞精神的接纳 | 第39-42页 |
第二节 适应:街舞成为本土青年文化的组成部分 | 第42-47页 |
一、开启对本土化街舞风格的创造 | 第42-44页 |
二、街舞工作室与职业街舞者的出现 | 第44-46页 |
三、街舞成为大众健身方式 | 第46-47页 |
第三节 疏离:文化输出下中国街舞者的认同焦虑 | 第47-55页 |
一、地下街舞与商业街舞的博弈 | 第47-49页 |
二、媒体对街舞文化的认知偏见 | 第49-51页 |
三、街舞文化在商业资本中被过度消费 | 第51-55页 |
第四章 中国街舞者自我认同影响因素 | 第55-71页 |
第一节 个体因素的影响 | 第55-61页 |
一、享受其中 | 第55-57页 |
二、找到适合自我的风格 | 第57-58页 |
三、证明自己 | 第58-61页 |
第二节 群体因素的影响 | 第61-66页 |
一、对于街舞者的崇拜 | 第61-62页 |
二、来自他人的赞美 | 第62-63页 |
三、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 第63-66页 |
第三节 媒体因素的影响 | 第66-71页 |
一、大众传媒呈现街舞者的主体性地位 | 第66-68页 |
二、街舞者透过媒体传播察觉与主流文化群体的冲突 | 第68-69页 |
三、街舞者主动寻求新媒体途径展现自我 | 第69-71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附录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