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促程序与普通诉讼程序转换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1页 |
第一章 督促程序与普通诉讼程序转换的基础 | 第11-19页 |
第一节 督促程序与普通诉讼程序转换的理论基础 | 第11-15页 |
一、督促程序与普通诉讼程序的性质比较 | 第11-13页 |
二、督促程序与普通诉讼程序的功能比较 | 第13-15页 |
第二节 督促程序与普通诉讼程序转换的现实基础 | 第15-19页 |
一、立法中已有相关规定 | 第15-17页 |
二、域外经验可供借鉴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督促程序与普通诉讼程序转换的必要性 | 第19-27页 |
第一节 实现转换机制的法律价值 | 第19-21页 |
一、促进督促程序的良好运行 | 第19页 |
二、丰富民事纠纷的处理方式 | 第19-20页 |
三、扩大非讼程序的适用范围 | 第20-21页 |
第二节 满足司法实践的现实需求 | 第21-27页 |
一、减轻法院负担 | 第21-22页 |
二、方便债权人实现债权 | 第22-24页 |
三、防止债务人滥用异议权 | 第24-27页 |
第三章 我国督促程序与普通诉讼程序转换中的问题 | 第27-33页 |
第一节 程序转换立法中存在的问题 | 第27-30页 |
一、法律表达有歧义 | 第27页 |
二、转换程序的启动主体不明确 | 第27-28页 |
三、法官审查方式标准不合理 | 第28-29页 |
四、程序回流未规定 | 第29-30页 |
第二节 程序转换实践中显示的问题 | 第30-33页 |
一、督促程序与程序转换适用率双低 | 第30-32页 |
二、程序转换具有任意性 | 第32-33页 |
第四章 我国督促程序与普通诉讼程序转换机制的完善 | 第33-41页 |
第一节 完善程序转换的立法 | 第33-36页 |
一、阐明法律条文的含义 | 第33页 |
二、增加法官释明制度 | 第33-34页 |
三、规范法官审查方式和标准 | 第34-35页 |
四、禁止程序回流 | 第35-36页 |
第二节 解决程序转换的实践问题 | 第36-41页 |
一、提高督促程序与程序转换的适用率 | 第36-38页 |
二、规范程序转换的具体问题 | 第38-41页 |
结论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