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2.1 中国制造业产能及问题研究 | 第13-14页 |
1.2.2 制造业产能优化的理解及产能利用率测度的研究 | 第14-15页 |
1.2.3 对外直接投资与母国制造业的产能优化研究 | 第15-16页 |
1.2.4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ODI与制造业产能优化研究 | 第16页 |
1.2.5 总体评价 | 第16-17页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3.2 技术路线图 | 第17-18页 |
1.4 文章结构安排和创新点 | 第18-21页 |
1.4.1 结构安排 | 第18-19页 |
1.4.2 创新点 | 第19-20页 |
1.4.3 不足之处 | 第20-21页 |
第2章 我国制造业产能现状分析 | 第21-30页 |
2.1 国际产能利用率测算方法 | 第21-24页 |
2.1.1 企业调查法 | 第21-22页 |
2.1.2 产出缺口法 | 第22-23页 |
2.1.3 变量拟合法 | 第23-24页 |
2.2 中国产能利用率指标盘点 | 第24-26页 |
2.2.1 统计局工业产能利用率 | 第25页 |
2.2.2 OECD中国制造业产能利用率 | 第25页 |
2.2.3 人民银行5000户工业企业设备能力利用水平 | 第25-26页 |
2.3 中国产能利用率的绝对水平 | 第26-29页 |
2.4 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产业现状和战略特征 | 第30-38页 |
3.1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内涵 | 第30-32页 |
3.2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重点国家介绍 | 第32-37页 |
3.2.1 东盟航线 | 第32-35页 |
3.2.2 南亚航线 | 第35-36页 |
3.2.3 波斯湾和红海航线 | 第36-37页 |
3.3 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中国ODI与制造业产能优化的理论分析 | 第38-45页 |
4.1 制造业特点及制造业产能优化的含义 | 第38-40页 |
4.1.1 “新常态”下,中国制造业的特点 | 第38-40页 |
4.1.2 制造业产能优化的含义 | 第40页 |
4.2 对外直接投资对制造业产业升级的理论研究 | 第40-44页 |
4.3 小结 | 第44-45页 |
第5章 中国ODI与制造业产能优化的实证分析 | 第45-61页 |
5.1 统计分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概况 | 第45-52页 |
5.1.1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及存量变化 | 第45-46页 |
5.1.2 我国制造业分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 第46-47页 |
5.1.3 我国制造业分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 第47-48页 |
5.1.4 工业分行业增加值 | 第48-49页 |
5.1.5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区域产能缺口 | 第49-50页 |
5.1.6 中国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情况 | 第50-52页 |
5.2 实证分析——制造业投资“海上丝路”的经济效应 | 第52-58页 |
5.2.1 过剩产能转移对东道国的影响 | 第53页 |
5.2.2 过剩产能转移对我国的经济效应 | 第53-58页 |
5.3 案例分析——以中国家电行业为例 | 第58-60页 |
5.3.1 现状分析 | 第58页 |
5.3.2 中国家电行业面临的困境 | 第58-59页 |
5.3.3 家电行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转移过剩产能——海尔并购SANYO泰国冰箱工厂 | 第59-60页 |
5.4 小结 | 第60-61页 |
第6章 国际经验与政策建议 | 第61-66页 |
6.1 国际经验 | 第61-62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62-65页 |
6.2.1 国家层面 | 第62-63页 |
6.2.2 企业层面 | 第63-64页 |
6.2.3 降低过剩产能转移的负面效应 | 第64-65页 |
6.3 小结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