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11-26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1-13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1页 |
(一) 国外对易卜生后期戏剧的研究 | 第13-17页 |
(二) 国内对易卜生后期戏剧的研究 | 第17-20页 |
(三) 国内外对易卜生后期戏剧中伦理问题的研究 | 第20-21页 |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1-23页 |
四、本文的创新与研究方法 | 第23-26页 |
(一) 本文的创新 | 第23-24页 |
(二)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第一章 家庭层面的伦理问题 | 第26-39页 |
第一节 亲子之间的代际冲突 | 第26-31页 |
一、《野鸭》:海特维格的伦理身份之谜 | 第26-28页 |
二、《小艾友夫》:引发伦理混乱的“更坏的东西” | 第28-29页 |
三、《约翰·盖吕勃尔·博克曼》:遏哈特之争 | 第29-31页 |
第二节 两性之间的爱情与婚姻问题 | 第31-35页 |
一、《海上夫人》:爱情的自由选择与婚姻家庭的束缚 | 第31-33页 |
二、《罗斯莫庄》、《建筑师》:不堪回首的秘密 | 第33-35页 |
第三节 夫妻之间生活方式的相互背离 | 第35-39页 |
一、《海达·高布乐》:郁郁寡欢的新婚生活 | 第35-37页 |
二、《咱们死人醒来的时候》:“高山雪地”与“深渊幽谷” | 第37-39页 |
第二章 社会层面的伦理困境 | 第39-54页 |
第一节 被现实击碎的社会理想 | 第39-44页 |
一、《野鸭》:“培养生活的幻想”与“自以为是症” | 第39-42页 |
二、《约翰·盖吕勃尔·博克曼》:“病狼”与“受伤的鹰” | 第42-44页 |
第二节 被权力渗透与攻讦的社会交际 | 第44-49页 |
一、《罗斯莫庄》:政治角逐的牺牲品 | 第44-46页 |
二、《海达·高布乐》:勃拉克推事的宴会 | 第46-49页 |
第三节 人文事业之矛与幸福生活之盾 | 第49-54页 |
一、《建筑师》:“空中楼阁”上的花圈 | 第49-51页 |
二、《咱们死人醒来的时候》:雕塑的诞生与毁灭 | 第51-54页 |
第三章 不断探寻的伦理出路 | 第54-73页 |
第一节 探索伦理出路的思想依据 | 第54-59页 |
一、“全有或全无”:《罗斯莫庄》、《海上夫人》 | 第54-57页 |
二、在高处的哲学:《建筑师》、《咱们死人醒来的时候》 | 第57-59页 |
第二节 易卜生式的伦理决择 | 第59-67页 |
一、探索主体:单枪匹马的个体与幡然觉醒的两性 | 第59-62页 |
二、走向死亡:《罗斯莫庄》、《建筑师》、《海达·高布乐》 | 第62-64页 |
三、共同生活下去:《野鸭》、《小艾友夫》 | 第64-67页 |
第三节 伦理出路的二次审视 | 第67-73页 |
一、悬而未决:《海达·高布乐》、《约翰·盖吕勃尔·博克曼》 | 第67-69页 |
二、拨云见日:《小艾友夫》、《咱们死人醒来时的时候》 | 第69-73页 |
第四章 对话构成的伦理语境 | 第73-89页 |
第一节 对话场的伦理时空 | 第73-78页 |
一、伦理时空的虚实对位:《建筑师》、《小艾友夫》 | 第73-76页 |
二、伦理时空的共时交错:《海上夫人》、《罗斯莫庄》 | 第76-78页 |
第二节 对话者的伦理狂欢 | 第78-83页 |
一、伦理狂欢的情节展现:《野鸭》、《建筑师》、《咱们死人醒来的时候》 | 第78-80页 |
二、伦理狂欢的时间设定:《海达·高布乐》、《小艾友夫》 | 第80-83页 |
第三节 对话中的复调性 | 第83-89页 |
一、“人身上的人”:《野鸭》、《约翰·盖吕勃尔·博克曼》 | 第83-86页 |
二、对话的未完成性:《罗斯莫庄》、《海上夫人》 | 第86-89页 |
结语 | 第89-96页 |
一、展开伦理叙事问题的成因 | 第89-92页 |
二、伦理叙事与“易卜生主义的精髓” | 第92-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4页 |
后记 | 第104-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