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财政收入、支出论文--财政支出论文

分权体制下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竞争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22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0-11页
        1.1.1 选题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2 基本概念的界定第11-13页
        1.2.1 财政分权第11-12页
        1.2.2 财政支出竞争第12-13页
        1.2.3 环境质量第13页
    1.3 文献综述第13-18页
        1.3.1 财政分权影响环境质量的研究综述第13-15页
        1.3.2 地方政府竞争的环境效应研究综述第15-17页
        1.3.3 简单的评述第17-18页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以及内容概要第18-20页
        1.4.1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4.2 研究思路第19-20页
        1.4.3 内容概要第20页
    1.5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以及不足之处第20-22页
        1.5.1 本文可能存在的创新点第20-21页
        1.5.2 研究的不足之处第21-22页
2 地方政府竞争行为影响环境质量的理论分析第22-29页
    2.1 地方政府竞争行为影响环境质量的理论基础第22-24页
        2.1.1 公共选择理论第22页
        2.1.2 要素流动理论第22-23页
        2.1.3 地方政府竞争理论第23页
        2.1.4 公共产品理论第23-24页
    2.2 我国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竞争行为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机理分析第24-26页
        2.2.1 “污染博弈”的环境效应分析第24-25页
        2.2.2 “治理博弈”的环境效应分析第25-26页
    2.3 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竞争影响环境质量的理论框架第26-28页
        2.3.1 一个基本的逻辑框架第26页
        2.3.2 财政支出竞争对环境质量的影响路径第26-27页
        2.3.3 本文的理论框架第27-28页
    2.4 本章小结第28-29页
3 我国政府财政分权与财政支出的现状分析第29-40页
    3.1 我国政府财政分权的现状概述第29-31页
    3.2 我国政府财政支出的现状概述第31-38页
        3.2.1 对财政支出分类的说明第31-33页
        3.2.2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及其变动分析第33-35页
        3.2.3 我国地方财政分类支出的区域比较分析第35-38页
    3.3 本章小结第38-40页
4 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竞争与环境污染的现状分析第40-47页
    4.1 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竞争的现状概述第40-43页
        4.1.1 我国地方政府财政竞争的演进过程第40-41页
        4.1.2 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竞争指标的构建第41页
        4.1.3 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竞争的现状分析第41-43页
    4.2 我国环境质量的现状概述第43-46页
        4.2.1 环境质量指数的构建第44页
        4.2.2 我国各省环境质量的状况分析第44-46页
    4.3 本章小结第46-47页
5 地方政府间财政支出竞争对环境质量影响效应的实证分析第47-56页
    5.1 计量模型的构建、估计方法、指标的选取及数据的来源第47-50页
        5.1.1 模型的构建第47页
        5.1.2 估计方法第47-48页
        5.1.3 指标的选取以及数据的来源第48-50页
    5.2 模型的计量结果第50-52页
        5.2.1 平稳性检验第50-51页
        5.2.2 实证结果第51-52页
    5.3 实证结果分析第52-56页
        5.3.1 各类支出竞争对环境的影响效应分析第52-53页
        5.3.2 财政支出竞争影响环境质量的时间效应与空间效应分析第53-54页
        5.3.3 控制变量的环境效应分析第54-56页
6 基本结论与对策建议第56-60页
    6.1 基本结论第56-57页
    6.2 对策建议第57-60页
        6.2.1 深化财政分权体制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第57页
        6.2.2 调整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建立绿色协调发展的激励导向第57-58页
        6.2.3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第58页
        6.2.4 创新环境治理体制,探索实行环保机构垂直管理与属地管理相结合的混合模式第58-60页
致谢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附录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因子分析与NARX融合的个人所得税预测模型
下一篇:“营改增”背景下的供应链债权融资研究--以交通运输行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