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现状及问题 | 第9-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3 存在的问题 | 第13页 |
1.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3-17页 |
1.3.1 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2 温湿度预测机理模型 | 第17-33页 |
2.1 模型假设 | 第17页 |
2.2 模型描述 | 第17-26页 |
2.2.1 覆盖层热平衡方程 | 第18-21页 |
2.2.2 作物冠层热平衡方程 | 第21-22页 |
2.2.3 土壤表面热平衡方程 | 第22-24页 |
2.2.4 室内空气热平衡方程 | 第24-25页 |
2.2.5 室内水蒸气质量平衡方程 | 第25-26页 |
2.3 模型系数 | 第26-32页 |
2.3.1 植物蒸腾 | 第26-29页 |
2.3.2 土壤表面蒸发 | 第29-30页 |
2.3.3 热传导 | 第30页 |
2.3.4 对流换热 | 第30-31页 |
2.3.5 辐射换热 | 第31-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3 塑料大棚微气候测试 | 第33-43页 |
3.1 塑料大棚环境测试(一) | 第33-37页 |
3.1.1 环境概况 | 第33-34页 |
3.1.2 测试概况汇总 | 第34页 |
3.1.3 测试方案 | 第34-37页 |
3.2 塑料大棚环境测试(二) | 第37-39页 |
3.2.1 环境概况 | 第37-38页 |
3.2.2 测试概况汇总 | 第38页 |
3.2.3 测试方案 | 第38-39页 |
3.3 测试仪器 | 第39-41页 |
3.4 模型验证方法 | 第4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4 测试数据分析 | 第43-57页 |
4.1 测试分析(一) | 第43-45页 |
4.1.1 室内外空气相对湿度比较 | 第43-44页 |
4.1.2 室内外土壤表面温度比较 | 第44-45页 |
4.2 测试分析(二) | 第45-54页 |
4.2.1 室内外空气温度比较 | 第45-47页 |
4.2.2 室内外空气相对湿度比较 | 第47-48页 |
4.2.3 室内外土壤表面温度比较 | 第48-49页 |
4.2.4 室内外太阳辐射比较 | 第49-50页 |
4.2.5 门处风速及室外有效风速比较 | 第50-51页 |
4.2.6 室内空气温度与土壤表面温度比较 | 第51-53页 |
4.2.7 不同位置和不同高度室内空气温湿度比较 | 第53-5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4-57页 |
5 机理模型的求解与验证 | 第57-71页 |
5.1 模型的求解 | 第57-58页 |
5.2 参数设置 | 第58-59页 |
5.3 室内空气温湿度、土壤温度初始值设置对预测的影响 | 第59-61页 |
5.4 对流换热系数确定 | 第61-63页 |
5.4.1 方法 | 第61-63页 |
5.4.2 结果 | 第63页 |
5.5 温湿度实测值与预测值比较 | 第63-69页 |
5.5.1 晴天实测值与预测值比较 | 第63-65页 |
5.5.2 雨天实测值与预测值比较 | 第65-67页 |
5.5.3 多云实测值与预测值比较 | 第67-6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6 温湿度预测的多元回归模型 | 第71-77页 |
6.1 理论基础 | 第71页 |
6.2 模型建立 | 第71-74页 |
6.2.1 温度预测的多元回归模型 | 第71-72页 |
6.2.2 相对湿度预测的多元回归模型 | 第72-74页 |
6.3 模型验证 | 第74-76页 |
6.3.1 室内空气温度预测模型验证 | 第74-75页 |
6.3.2 室内空气相对湿度模型验证 | 第75-76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7.1 总结 | 第77页 |
7.2 展望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