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金属学(物理冶金)论文--金属的分析试验(金属材料试验)论文--物理试验法论文

脉冲漏磁的集成无损评估方法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2页
   ·引言第15页
   ·研究意义及背景第15-16页
   ·脉冲漏磁的技术特点第16页
   ·集成无损评估方法研究的原因与目的第16-18页
   ·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8-20页
     ·脉冲漏磁发展现状第18-19页
     ·金属磁记忆发展现状第19页
     ·巴克豪森噪声发展现状第19-20页
   ·论文研究内容与结构框架第20-22页
第二章 脉冲漏磁的集成相关理论第22-33页
   ·铁磁学相关理论第22-26页
     ·基本概念第22-23页
     ·力磁耦合效应第23页
     ·能量跃迁理论第23-24页
     ·物质的磁性第24-26页
   ·基于脉冲漏磁的集成无损评估原理第26-29页
     ·漏磁检测原理第26-27页
     ·金属磁记忆检测原理第27-28页
     ·巴克豪森噪声检测原理第28-29页
   ·趋肤效应第29页
   ·脉冲激励第29-32页
     ·脉冲激励的频谱分析第29-31页
     ·脉冲激励的时域分离第31-32页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有限元仿真与激励参数选择第33-45页
   ·麦克斯韦四个方程第33-34页
   ·有限元仿真第34-36页
   ·漏磁信号的影响因素第36-39页
     ·缺陷尺寸的影响第36-37页
     ·激励频率的影响第37页
     ·激励占空比的影响第37-38页
     ·磁轭气隙的影响第38-39页
     ·磁轭引脚间距的影响第39页
   ·激励结构参数选择第39-40页
     ·磁轭尺寸第39-40页
     ·线圈匝数与线径第40页
   ·激励的影响因素第40-42页
     ·激励电压第40-42页
     ·激励频率与占空比第42页
   ·激励结构及激励参数的确定第42-44页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基于脉冲漏磁集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45-52页
   ·脉冲漏磁集成系统的检测平台第45-46页
   ·磁敏传感器的选型第46-47页
   ·信号调理电路第47-49页
     ·放大电路第47页
     ·复位/置位电路第47-48页
     ·Hall电路第48-49页
   ·其它设备第49页
     ·信号发生器第49页
     ·功率放大器第49页
     ·数据采集卡第49页
   ·数据采集程序第49-51页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五章 基于脉冲漏磁信号的无损评估方法第52-84页
   ·实验参数设置第52-53页
     ·激励频率的选择第52页
     ·激励电压的选择第52页
     ·采样频率的选择第52-53页
   ·标准试件第53页
   ·应力加载实验平台第53-54页
   ·信号预处理与滤波第54-56页
     ·小波去噪第55页
     ·带通滤波第55-56页
   ·基于PMFL的缺陷检测第56-64页
     ·表面缺陷的定位第56-57页
     ·表面缺陷的深度定量第57-61页
     ·亚表面缺陷的定位第61-62页
     ·亚表面缺陷的深度定量第62-64页
   ·基于PMR的缺陷检测第64-69页
     ·PMR检测原理第64-65页
     ·表面缺陷的PMR定量第65-66页
     ·亚表面缺陷的PMR定量第66-67页
     ·PMR信号的频谱分析第67-69页
   ·应力检测第69-78页
     ·金属磁记忆第69-73页
     ·巴克豪森噪声第73-78页
   ·脉冲漏磁的集成研究第78-81页
     ·不同载荷下的RMS缺陷定位第78-79页
     ·应力对脉冲漏磁信号的影响第79-80页
     ·巴克豪森与金属磁记忆的互补映衬第80-81页
   ·脉冲漏磁的集成无损评估方法总结第81-84页
     ·缺陷检测第81-82页
     ·应力检测与评估第82页
     ·脉冲漏磁的集成无损评估方法第82-84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84-86页
   ·工作总结第84-85页
   ·研究展望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90页
致谢第90-91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9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情况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变形控制系统设计
下一篇:高速钢轨漏磁无损检测的仿真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