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8-19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 | 第9-12页 |
1.2.1 研究对象 | 第9-10页 |
1.2.2 研究范围 | 第10-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1.4.1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3-15页 |
1.4.2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5-17页 |
1.4.3 研究创新点 | 第17-18页 |
1.5 论文框架 | 第18-19页 |
2 相关概念与发展概述 | 第19-32页 |
2.1 轨道交通枢纽过渡空间 | 第19-23页 |
2.1.1 过渡空间理论 | 第19页 |
2.1.2 轨道交通枢纽与枢纽综合体 | 第19-22页 |
2.1.3 轨道交通枢纽与城市基面的过渡空间 | 第22-23页 |
2.2 过渡空间的发展概述及启示 | 第23-27页 |
2.2.1 国外过渡空间的实践发展 | 第23-25页 |
2.2.2 国内过渡空间实践进程 | 第25-27页 |
2.3 城市公共空间 | 第27-31页 |
2.3.1 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 | 第27-28页 |
2.3.2 空间界定标准的改变 | 第28-29页 |
2.3.3 我国当代公共空间的实践 | 第29-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城市公共空间的营造对过渡空间设计的指导意义 | 第32-46页 |
3.1 城市公共空间营造视角的选择 | 第32-37页 |
3.1.1 城市建筑的公共空间价值 | 第32-34页 |
3.1.2 轨交枢纽与其周边城市公共空间联系 | 第34-37页 |
3.2 过渡空间的城市公共空间属性 | 第37-42页 |
3.2.1 功能属性—城市功能载体的体现 | 第37-39页 |
3.2.2 功能属性—城市功能载体的体现 | 第39-40页 |
3.2.3 非物质属性—场所意义的体现 | 第40-41页 |
3.2.4 复合化属性—城市形态上的体现 | 第41-42页 |
3.3 站域公共空间营造所面临的挑战 | 第42-45页 |
3.3.1 建筑空间公共性不足 | 第42-43页 |
3.3.2 “孤岛现象”与“小城市现象” | 第43-44页 |
3.3.3 空间的非整体开发 | 第44-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4 轨道交通枢纽过渡空间构成研究 | 第46-72页 |
4.1 过渡空间构成要素 | 第46-47页 |
4.1.1 物质要素 | 第46页 |
4.1.2 非物质要素 | 第46-47页 |
4.2 过渡空间形态特点 | 第47-51页 |
4.2.1 点-节点,标志物 | 第47-48页 |
4.2.2 线-边界 | 第48-49页 |
4.2.3 面-区域 | 第49-51页 |
4.2.4 环-网络连接 | 第51页 |
4.3 过渡空间类型 | 第51-62页 |
4.3.1 按空间职能分类 | 第51-54页 |
4.3.2 按空间位置分类 | 第54-57页 |
4.3.3 按空间组合方式分类 | 第57-60页 |
4.3.4 按空间公共性分类 | 第60-62页 |
4.4 案例分析——日本轨交枢纽过渡空间的启示 | 第62-71页 |
4.4.1 大阪站—垂直的车站城市 | 第62-67页 |
4.4.2 涩谷站—步行空间网络下的站城一体化开发 | 第67-71页 |
4.4.3 日本轨交过渡空间设计给我们的启示 | 第7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5 城市公共空间营造下的轨道交通枢纽过渡空间策略研究 | 第72-107页 |
5.1 过渡空间设计目标 | 第72-73页 |
5.1.1 建立空间与时间的连续性 | 第72页 |
5.1.2 协调可达性与商业性的统一 | 第72页 |
5.1.3 注重空间体验性的营造 | 第72-73页 |
5.2 过渡空间设计原则 | 第73-80页 |
5.2.1 开放性 | 第73-74页 |
5.2.2 整体性 | 第74-75页 |
5.2.3 易达性 | 第75-76页 |
5.2.4 渗透性 | 第76-77页 |
5.2.5 参与性 | 第77-78页 |
5.2.6 多样型 | 第78-80页 |
5.3 过渡空间设计策略 | 第80-99页 |
5.3.1 空间—建立与城市基面相适应的空间形式 | 第80-85页 |
5.3.2 形态—过渡空间与枢纽内部空间的同构 | 第85-88页 |
5.3.3 功能—交通与各城市空间的衔接与整合 | 第88-94页 |
5.3.4 流线—建立以枢纽为中心的共享步行体系 | 第94-97页 |
5.3.5 环境—整合自然、历史要素营造特色空间 | 第97-99页 |
5.4 过渡空间设计实践—大连北站北广场 | 第99-106页 |
5.4.1 项目概述 | 第99页 |
5.4.2 场地调研 | 第99-101页 |
5.4.3 综合设计策略 | 第101-10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6 结论 | 第107-109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107-108页 |
6.2 局限性与展望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1页 |
附录A 图表来源 | 第111-116页 |
附录B 大连北站客运枢纽相关图纸 | 第116-11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19-120页 |
致谢 | 第120-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