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拓展大环锰铁卟啉的合成和电化学性质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6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卟啉简介 | 第10-11页 |
1.3 卟啉合成方法 | 第11-16页 |
1.3.1 Rothemund合成法 | 第11-12页 |
1.3.2 Alder合成法 | 第12-13页 |
1.3.3 Lindsey合成法 | 第13-14页 |
1.3.4 单吡咯合成法 | 第14页 |
1.3.5 2+2 合成法 | 第14-15页 |
1.3.6 3+1 合成法 | 第15-16页 |
1.3.7 郭灿城法 | 第16页 |
1.3.8 微波合成法 | 第16页 |
1.4 金属卟啉的合成 | 第16-17页 |
1.5 苯并卟啉的合成 | 第17-19页 |
1.5.1 邻苯二甲酰亚胺合成法 | 第18页 |
1.5.2 异吲哚酮3乙酸合成法 | 第18-19页 |
1.5.3 异吲哚合成法 | 第19页 |
1.5.4 微波合成法 | 第19页 |
1.6 卟啉以及拓展卟啉的应用 | 第19-24页 |
1.6.1 卟啉在液晶上的应用 | 第19-20页 |
1.6.2 卟啉在非线性光学材料方面的应用 | 第20-21页 |
1.6.3 卟啉在催化方面的应用 | 第21-22页 |
1.6.4 卟啉在医学方面的应用 | 第22页 |
1.6.5 卟啉在分子识别上的应用 | 第22-24页 |
1.7 选题背景和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1.7.1 选题背景 | 第24页 |
1.7.2 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环己烷并和苯并卟啉锰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质 | 第26-58页 |
2.1 引言 | 第26-27页 |
2.2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7-28页 |
2.2.1 实验仪器 | 第27-28页 |
2.2.2 实验试剂 | 第28页 |
2.3 卟啉锰的合成 | 第28-32页 |
2.3.1 四苯基卟啉锰的合成 | 第28-29页 |
2.3.2 四芳基环己烷并卟啉锰的合成 | 第29-31页 |
2.3.3 四芳基苯并卟啉锰的合成 | 第31-32页 |
2.4 卟啉锰的表征 | 第32-37页 |
2.4.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32-36页 |
2.4.2 质谱 | 第36-37页 |
2.5 卟啉锰的电化学研究 | 第37-45页 |
2.6 卟啉锰的光谱电化学 | 第45-51页 |
2.7 β,β’-取代基的影响 | 第51-53页 |
2.8 meso-苯基上取代基的影响 | 第53-57页 |
2.9 结论 | 第57-58页 |
第三章 环己烷并和苯并卟啉铁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质 | 第58-83页 |
3.1 引言 | 第58-59页 |
3.2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59-60页 |
3.2.1 实验仪器 | 第59页 |
3.2.2 实验试剂 | 第59-60页 |
3.3 卟啉铁的合成 | 第60-63页 |
3.3.1 四芳基卟啉铁的合成 | 第60-61页 |
3.3.2 四芳基环己烷并卟啉铁的合成 | 第61-62页 |
3.3.3 四芳基苯并卟啉铁的合成 | 第62-63页 |
3.4 卟啉铁的表征 | 第63-66页 |
3.4.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63-65页 |
3.4.2 质谱 | 第65-66页 |
3.5 卟啉铁的电化学研究 | 第66-80页 |
3.5.1 四芳基卟啉铁的电化学性质 | 第67-71页 |
3.5.2 四芳基环己烷并卟啉铁的电化学性质 | 第71-78页 |
3.5.3 四芳基苯并卟啉铁的电化学性质 | 第78-80页 |
3.6 β,β’-取代基对电化学性质的影响 | 第80-81页 |
3.7 结论 | 第81-83页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3-85页 |
4.1 总结 | 第83-84页 |
4.2 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