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5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5-16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1.3.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1.3.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7页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7-18页 |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路线 | 第18-2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2 设施农业概论 | 第20-28页 |
2.1 设施农业的定义 | 第20-21页 |
2.1.1 设施农业的定义 | 第20页 |
2.1.2 设施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差异 | 第20-21页 |
2.2 设施农业的特点 | 第21-23页 |
2.2.1 科技含量高 | 第21-22页 |
2.2.2 集约化程度高 | 第22页 |
2.2.3 投入产出品质高 | 第22页 |
2.2.4 社会经济生态效益高 | 第22-23页 |
2.3 设施农业的理论基础 | 第23-24页 |
2.3.1 农业比较优势理论 | 第23页 |
2.3.2 农业产业结构理论 | 第23页 |
2.3.3 改造传统农业理论 | 第23-24页 |
2.3.4 农业可持续理论 | 第24页 |
2.4 设施农业的经验借鉴 | 第24-28页 |
2.4.1 国外经验借鉴 | 第24-25页 |
2.4.2 国内经验借鉴 | 第25-28页 |
3 闽北地区发展设施农业的SWOT分析 | 第28-43页 |
3.1 SWOT分析法概述 | 第28-29页 |
3.2 闽北地区设施农业发展的优势(Strength) | 第29-32页 |
3.2.1 地理区位优势 | 第29-30页 |
3.2.2 自然资源优势 | 第30页 |
3.2.3 农业基础优势 | 第30-32页 |
3.2.4 农业人口优势 | 第32页 |
3.3 闽北地区设施农业发展的劣势(Weakness) | 第32-36页 |
3.3.1 社会经济劣势 | 第32-34页 |
3.3.2 专业人才劣势 | 第34-35页 |
3.3.3 农业技术劣势 | 第35页 |
3.3.4 区域交通劣势 | 第35-36页 |
3.4 闽北地区设施农业发展的机遇(Opportunity) | 第36-37页 |
3.4.1 政策倾斜机遇 | 第36页 |
3.4.2 社会发展机遇 | 第36-37页 |
3.4.3 金融扶持机遇 | 第37页 |
3.5 闽北地区设施农业发展的挑战(Threat) | 第37-39页 |
3.5.1 农业效益挑战 | 第37-38页 |
3.5.2 转型升级挑战 | 第38页 |
3.5.3 产业结构挑战 | 第38-39页 |
3.6 闽北地区发展设施农业SWOT的权重分析 | 第39-43页 |
3.6.1 构建SWOT矩阵 | 第40-41页 |
3.6.2 权重分析 | 第41-43页 |
4 闽北地区发展设施农业的对策措施 | 第43-49页 |
4.1 进一步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 第43-45页 |
4.1.1 制定发展规划 | 第43-44页 |
4.1.2 健全土地管理 | 第44页 |
4.1.3 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 | 第44-45页 |
4.2 进一步发挥科技的先导作用 | 第45-46页 |
4.2.1 加强专业人员培训 | 第45页 |
4.2.2 加强农业技术研发 | 第45-46页 |
4.2.3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 | 第46页 |
4.3 进一步加大资金的扶持力度 | 第46-47页 |
4.3.1 积极争取专项资金支持 | 第46页 |
4.3.2 努力构建多元化投资渠道 | 第46-47页 |
4.4 进一步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 | 第47-49页 |
4.4.1 完善市场体制 | 第47页 |
4.4.2 健全产业体系 | 第47-48页 |
4.4.3 革新经营理念 | 第48页 |
4.4.4 加大可持续发展力度 | 第48-49页 |
5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