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先秦哲学(~前220年)论文--诸子前哲学论文

王船山《周易内传》解易方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引言第9-14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1.1 选题背景第9页
        1.1.2 选题意义第9-10页
    1.2 现有研究成果分析第10-12页
        1.2.1 船山易学整体研究第10-11页
        1.2.2 《周易内传》的解易体例第11-12页
        1.2.3 《周易内传》的以史解易第12页
        1.2.4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第12页
    1.3 论文结构安排第12-13页
    1.4 研究方法、创新及不足第13-14页
第2章 王船山与《周易内传》第14-18页
    2.1 《周易内传》的创作背景第14-15页
        2.1.1 时代背景第14页
        2.1.2 易学史背景第14-15页
        2.1.3 成书过程第15页
    2.2 《周易内传》的批判性第15-18页
        2.2.1 批判象数派第16页
        2.2.2 完善义理派第16-17页
        2.2.3 质疑考据派第17-18页
第3章 《周易内传》的解易方法——情景法第18-25页
    3.1 情景法的归纳第18-20页
        3.1.1 卦例第18-20页
        3.1.2 情景法第20页
    3.2 情景法的构成第20-25页
        3.2.1 “象”的代入第21-22页
        3.2.2 “理”的代入第22-23页
        3.2.3 “史”的代入第23-25页
第4章 情景法与解易体例第25-35页
    4.1 《周易内传》的解易体例第25-30页
        4.1.1 与象数派比较第25-27页
        4.1.2 与义理派比较第27-30页
    4.2 情景法与解易体例的结合第30-32页
        4.2.1 相应的情景第30-31页
        4.2.2 当位的情景第31-32页
    4.3 体例的自恰第32-35页
        4.3.1 取舍的自恰第32-33页
        4.3.2 吉凶的自恰第33-35页
第5章 《周易内传》解易方法的依据第35-43页
    5.1 船山的易学观第36-40页
        5.1.1 乾坤并建第36-37页
        5.1.2 “情”第37-38页
        5.1.3 对解易方法的支撑第38-40页
    5.2 易学史观第40-43页
        5.2.1 《易》的起源第40-41页
        5.2.2 易学的流变第41-42页
        5.2.3 对解易方法的支撑第42-43页
第6章 《周易内传》解易方法评价第43-45页
    6.1 《周易内传》解易方法的意义第43-44页
    6.2 《周易内传》解易方法的不足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致谢第47-48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程兆熊“性情之教”思想研究
下一篇:大数据背景下数字身份的伦理问题及其克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