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1.2.1 气候变化事实 | 第9页 |
1.2.2 气候变化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 第9-10页 |
1.2.3 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2 研究区域概况及资料方法 | 第13-19页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3页 |
2.2 数据来源及处理 | 第13-14页 |
2.2.1 数据来源 | 第13页 |
2.2.3 数据处理方法 | 第13-14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14-19页 |
2.3.1 标准序列插补法 | 第14页 |
2.3.2 气候倾向率 | 第14页 |
2.3.3 模比系数差积曲线 | 第14-15页 |
2.3.4 R/S分析法 | 第15页 |
2.3.5 Mann-Kendall突变分析 | 第15-16页 |
2.3.6 蒸散量的计算 | 第16-17页 |
2.3.7 净流量的计算 | 第17页 |
2.3.8 汛期与非汛期的确定 | 第17页 |
2.3.9 丰枯率 | 第17页 |
2.3.10 多元回归分析 | 第17-18页 |
2.3.11 水平衡方程 | 第18页 |
2.3.12 林冠截留量 | 第18页 |
2.3.13 枯落物持水量 | 第18页 |
2.3.14 土壤持水量 | 第18-19页 |
3 九连山自然保护区近32年气候资源演变特征 | 第19-31页 |
3.1 气温演变特征 | 第19-23页 |
3.1.1 气温变化趋势分析 | 第19-21页 |
3.1.2 气温突变分析 | 第21-22页 |
3.1.3 气温变化未来趋势分析 | 第22-23页 |
3.2 降水演变特征 | 第23-27页 |
3.2.1 降水变化趋势分析 | 第23-26页 |
3.2.2 降水突变分析 | 第26页 |
3.2.3 降水变化未来趋势分析 | 第26-27页 |
3.3 蒸散量演变特征 | 第27-30页 |
3.3.1 蒸散量变化趋势分析 | 第27-29页 |
3.3.2 蒸散量变化突变分析 | 第29页 |
3.3.3 蒸散量变化未来趋势分析 | 第29-3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4 九连山自然保护区地表径流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 第31-40页 |
4.1 径流变化特征 | 第31-34页 |
4.1.1 径流年际变化趋势分析 | 第31-32页 |
4.1.2 径流季节性变化趋势分析 | 第32-33页 |
4.1.3 径流年内变化分析 | 第33-34页 |
4.2 径流变化对气候的响应 | 第34-37页 |
4.2.1 径流量与气温的关系 | 第34-35页 |
4.2.2 径流量与降水的关系 | 第35-36页 |
4.2.3 径流量与蒸散量的关系 | 第36-37页 |
4.3 气候变化对径流量的综合影响 | 第37-3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5 九连山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能力空间分布特征 | 第40-55页 |
5.1 九连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混交林水源涵养量变化特征 | 第40-42页 |
5.1.1 九连山自然保护区阔叶混交林降水-蒸散-产流动态 | 第40-41页 |
5.1.2 九连山自然保护区阔叶混交林的拦蓄能力评估 | 第41-42页 |
5.1.3 枯水期产流量动态 | 第42页 |
5.2 九连山自然保护区林分空间分布 | 第42-54页 |
5.2.1 九连山自然保护区树种调查 | 第42-45页 |
5.2.2 林冠层截留 | 第45-47页 |
5.2.3 枯落物层持水量 | 第47-49页 |
5.2.4 土壤蓄水量 | 第49-52页 |
5.2.5 总和水源涵养能力 | 第52-5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6 结论与讨论 | 第55-58页 |
6.1 本研究主要结论 | 第55-56页 |
6.2 本文主要特色 | 第56页 |
6.3 讨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