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载货运对铁路设施的影响及强化措施研究--以朔黄铁路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国外重载铁路现状 | 第8-11页 |
1.1.1 美国 | 第8-9页 |
1.1.2 南非 | 第9-10页 |
1.1.3 澳大利亚 | 第10-11页 |
1.2 国内重载铁路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大秦铁路 | 第11-12页 |
1.2.2 朔黄铁路 | 第12-14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第三章 桥涵结构状态评估与强化改造技术 | 第21-70页 |
3.1 桥涵改造活载标准 | 第21-24页 |
3.2 既有桥涵结构适应性评估 | 第24-41页 |
3.2.1 钢筋混凝土梁 | 第24-27页 |
3.2.2 钢筋混凝土涵 | 第27-28页 |
3.2.3 预应力混凝土梁 | 第28-36页 |
3.2.4 钢桁梁 | 第36-39页 |
3.2.5 墩台与基础 | 第39-40页 |
3.2.6 桥梁支座 | 第40-41页 |
3.3 既有桥涵结构重载强化改造技术 | 第41-53页 |
3.3.1 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技术 | 第41-45页 |
3.3.2 荷载调配式辅助钢梁加固技术 | 第45-47页 |
3.3.3 钢-混结合梁技术 | 第47-48页 |
3.3.4 钢桁梁加固技术 | 第48-49页 |
3.3.5 涵洞加固技术 | 第49-50页 |
3.3.6 墩台基础加固技术 | 第50-51页 |
3.3.7 新型重载支座改造技术 | 第51-53页 |
3.4 桥涵结构验证试验 | 第53-66页 |
3.4.1 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技术验证 | 第53-56页 |
3.4.2 荷载调配式辅助钢梁加固技术验证 | 第56-59页 |
3.4.3 钢-混结合梁技术验证 | 第59-60页 |
3.4.4 钢桁梁加固技术验证 | 第60-63页 |
3.4.5 涵洞加固技术验证 | 第63-66页 |
3.5 小结 | 第66-70页 |
3.5.1 桥涵结构评估技术 | 第66-68页 |
3.5.2 桥涵结构强化技术 | 第68-70页 |
第四章 轨道结构状态评估与强化技术 | 第70-115页 |
4.1 轮轨动力学仿真分析 | 第70-74页 |
4.1.1 仿真分析模型 | 第70-72页 |
4.1.2 轮轨动力仿真分析 | 第72-74页 |
4.2 既有轨道结构适应性评估 | 第74-82页 |
4.2.1 大轴重货车下荷载特征 | 第74-76页 |
4.2.2 小半径曲线适应性分析 | 第76-78页 |
4.2.3 轨道部件适应性分析 | 第78-81页 |
4.2.4 道岔适应性分析 | 第81-82页 |
4.3 轨道结构强化改造技术 | 第82-106页 |
4.3.1 新型重载轨枕与扣件 | 第82-88页 |
4.3.2 SH-J型强化扣件 | 第88-91页 |
4.3.3 刚性基础轨道结构优化 | 第91-93页 |
4.3.4 重载道岔技术 | 第93-99页 |
4.3.5 75kg/m钢轨移动闪光焊 | 第99-103页 |
4.3.6 轮轨型面匹配 | 第103-106页 |
4.4 综合试验验证 | 第106-110页 |
4.5 小结 | 第110-11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15-120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115-118页 |
5.1.1 30t轴重下基础设施评估技术 | 第115-116页 |
5.1.2 基础设施强化改造技术 | 第116-118页 |
5.2 建议与展望 | 第118-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2页 |
致谢 | 第122-123页 |
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