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引言 | 第9-10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0-45页 |
2.1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简介 | 第10-12页 |
2.2 钢液、渣相及夹杂物成分预测的动力学研究 | 第12-38页 |
2.2.1 多组分耦合反应模型 | 第12-23页 |
2.2.2 未反应核模型 | 第23-31页 |
2.2.3 其它模型 | 第31-34页 |
2.2.4 夹杂物成分变化动力学研究的进展 | 第34-38页 |
2.3 钢液侵蚀耐火材料的动力学研究 | 第38-43页 |
2.4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43-45页 |
3 钢包吹氩过程钢水流动的数值模拟仿真 | 第45-54页 |
3.1 钢包流场计算模型 | 第45-49页 |
3.2 吹氩流量对钢包流场的影响 | 第49-53页 |
3.3 小结 | 第53-54页 |
4 “钢液—渣相—夹杂物—耐火材料—合金—空气”六相多元系条件下钢液、渣相、夹杂物成分变化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54-85页 |
4.1 多元动力学模型概述 | 第54-56页 |
4.2 钢液-渣相之间的反应 | 第56-65页 |
4.3 钢液-夹杂物之间的反应 | 第65-70页 |
4.4 合金的溶解 | 第70-71页 |
4.5 MgO质耐火材料与钢液及渣相的相互作用 | 第71-78页 |
4.5.1 MgO质耐火材料和渣相的相互作用 | 第71-75页 |
4.5.2 MgO质耐火材料和钢液的相互作用 | 第75-78页 |
4.6 空气对钢液的二次氧化 | 第78-81页 |
4.7 夹杂物的上浮去除 | 第81-84页 |
4.8 小结 | 第84-85页 |
5 “钢-渣-夹杂物-耐火材料-合金-空气”六相多元体系下动力学模型的验证 | 第85-121页 |
5.1 MgO质耐材侵蚀的实验室实验及模型的验证 | 第85-99页 |
5.1.1 模型的验证 | 第85-91页 |
5.1.2 耐火材料与钢液反应的机理研究 | 第91-99页 |
5.2 管线钢工业试验以及动力学模型的验证 | 第99-120页 |
5.2.1 管线钢全流程钢液、渣相、夹杂物演变的调查研究 | 第99-113页 |
5.2.2 动力学模型的验证:LF炉精炼工业试验数据和动力学模型的对比 | 第113-120页 |
5.3 小结 | 第120-121页 |
6 “钢液—渣相—夹杂物—耐火材料—合金—空气”六相多元系动力学模型的应用 | 第121-133页 |
6.1 精炼渣碱度对夹杂物成分的影响 | 第121-124页 |
6.2 钢液二次氧化及夹杂物上浮速率的影响因素 | 第124-125页 |
6.3 卷渣类夹杂物与钢液反应的动力学研究 | 第125-131页 |
6.3.1 钢包渣类夹杂物与钢液的反应 | 第126-128页 |
6.3.2 中间包覆盖剂类夹杂物与钢液的反应 | 第128-130页 |
6.3.3 结晶器保护渣类夹杂物与钢液的反应 | 第130-131页 |
6.4 小结 | 第131-133页 |
7 结论和创新点 | 第133-136页 |
7.1 结论 | 第133-135页 |
7.2 下一步研究计划 | 第135页 |
7.3 创新点 | 第135-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47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 第147-150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