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6页 |
1.1 纳米毒理学实验方法 | 第16-18页 |
1.1.1 动物毒性研究实验 | 第16-17页 |
1.1.2 细胞毒性实验 | 第17页 |
1.1.3 分子毒理学实验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2 纳米毒理学实验中材料的表征手段 | 第18-20页 |
1.2.1 纳米材料的粒度及表面特性分析 | 第18-19页 |
1.2.2 纳米材料的化学组成及结构分析 | 第19-20页 |
1.2.3 纳米材料生物样品中的检测及表征 | 第20页 |
1.3 纳米毒理学机制研究 | 第20-22页 |
1.3.1 氧化损伤 | 第20-21页 |
1.3.2 炎症反应 | 第21-22页 |
1.3.3 细胞凋亡 | 第22页 |
1.4 氧化锌纳米材料毒理学研究 | 第22-23页 |
1.5 纳米毒理学实验对象的选择 | 第23页 |
1.6 本项目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3-24页 |
1.7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纳米氧化锌对家蚕的急性毒性 | 第26-32页 |
2.1 引言 | 第26页 |
2.2 主要实验材料 | 第26页 |
2.3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6-27页 |
2.4 实验方法 | 第27-28页 |
2.4.1 纳米氧化锌表征 | 第27页 |
2.4.2 家蚕饲养及添毒 | 第27-28页 |
2.4.3 家蚕生长状况观测 | 第28页 |
2.4.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8页 |
2.5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8-31页 |
2.5.1 半致死剂量测定 | 第28-29页 |
2.5.2 家蚕染毒后生长状况观测 | 第29-3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染毒组织病理学观测 | 第32-40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主要实验材料 | 第32页 |
3.3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2-33页 |
3.4 实验方法 | 第33-34页 |
3.4.1 家蚕的饲养与解剖 | 第33页 |
3.4.2 纳米氧化锌染毒液制备 | 第33页 |
3.4.3 溶液、试剂配制 | 第33-34页 |
3.4.4 组织石蜡切片的制作 | 第34页 |
3.5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4-38页 |
3.5.1 纳米氧化锌对中肠染毒后组织病理学观测 | 第34-35页 |
3.5.2 纳米氧化锌对丝腺染毒后组织病理学观测 | 第35-36页 |
3.5.3 纳米氧化锌对脂肪体染毒后组织病理学观测 | 第36-37页 |
3.5.4 纳米氧化锌对气管染毒后组织病理学观测 | 第37-3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四章 纳米氧化锌在体内各组织的富集情况 | 第40-48页 |
4.1 引言 | 第40页 |
4.2 主要实验材料 | 第40页 |
4.3 主要实验仪器 | 第40-41页 |
4.4 实验方法 | 第41-43页 |
4.4.1 家蚕样品的采集 | 第41页 |
4.4.2 微波消解 | 第41-42页 |
4.4.3 仪器参数的选择与优化 | 第42页 |
4.4.4 数据分析 | 第42-43页 |
4.5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3-46页 |
4.5.1 干扰校正实验 | 第43页 |
4.5.2 方法的检出限及精密度实验 | 第43页 |
4.5.3 各组织器官中锌含量的变化 | 第43-4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五章 纳米氧化锌引起的组织氧化损伤与凋亡研究 | 第48-60页 |
5.1 引言 | 第48-49页 |
5.2 主要实验材料 | 第49页 |
5.3 主要实验仪器 | 第49-50页 |
5.4 实验方法 | 第50-53页 |
5.4.1 家蚕饲养及注射染毒剂量 | 第50页 |
5.4.2 中肠的收集与处理 | 第50页 |
5.4.3 抗氧化酶活力检测 | 第50页 |
5.4.4 基因定量(qRT-PCR) | 第50-53页 |
5.4.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53页 |
5.5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3-58页 |
5.5.1 抗氧化酶(SOD、CAT、GSH-PX)活力检测 | 第53-56页 |
5.5.2 基因定量结果 | 第56-5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