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25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6-19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6-1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1.2 技术路线与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1.2.1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2.2 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 | 第21页 |
1.3 主要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1.3.1 逻辑推演法 | 第22页 |
1.3.2 统计与计量分析法 | 第22页 |
1.3.3 制度分析法 | 第22页 |
1.3.4 比较分析法 | 第22-23页 |
1.4 主要创新与不足 | 第23-25页 |
1.4.1 主要创新 | 第23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23-25页 |
第2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25-44页 |
2.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基础研究 | 第25-29页 |
2.1.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 | 第25-28页 |
2.1.2 关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标准问题 | 第28-29页 |
2.2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与测度的研究 | 第29-32页 |
2.2.1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 | 第29-31页 |
2.2.2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测度 | 第31-32页 |
2.3 关于城镇化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关系的研究 | 第32-38页 |
2.3.1 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第32-34页 |
2.3.2 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的提出 | 第34-37页 |
2.3.3 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第37-38页 |
2.4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成因研究 | 第38-40页 |
2.4.1 新型城镇化之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的原因 | 第38-39页 |
2.4.2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的原因 | 第39-40页 |
2.5 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研究 | 第40-42页 |
2.5.1 国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模式 | 第40-41页 |
2.5.2 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 | 第41-42页 |
2.6 简要述评 | 第42-44页 |
第3章 城镇化进程中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框架 | 第44-57页 |
3.1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相关概念界定 | 第44-47页 |
3.1.1 公共服务与基本公共服务内涵的界定 | 第44-46页 |
3.1.2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释义 | 第46-47页 |
3.2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 | 第47-50页 |
3.2.1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 第47-48页 |
3.2.2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 | 第48-50页 |
3.3 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条件 | 第50-54页 |
3.3.1 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治理理念 | 第50-52页 |
3.3.2 均衡城乡资源配置的制度安排 | 第52页 |
3.3.3 健全的公共财政制度 | 第52-53页 |
3.3.4 完善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 第53-54页 |
3.4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动态模型 | 第54-57页 |
第4章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的测度评价 | 第57-99页 |
4.1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测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57-61页 |
4.1.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衡量标准 | 第57页 |
4.1.2 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指标体系 | 第57-59页 |
4.1.3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 | 第59-61页 |
4.2 城镇化进程中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证测度评价 | 第61-97页 |
4.2.1 29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测度评价 | 第61-84页 |
4.2.2 33个新型城镇化试点城镇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测度 | 第84-97页 |
4.3 测度结果分析 | 第97-99页 |
第5章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成因分析 | 第99-118页 |
5.1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原因的理论分析 | 第99-102页 |
5.1.1 城乡二元经济体制改革滞后 | 第99-100页 |
5.1.2 地方政府的城市偏好 | 第100-101页 |
5.1.3 财权与事权脱离的财政体制 | 第101页 |
5.1.4 失衡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 第101-102页 |
5.2 城镇化进程中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成因的实证分析 | 第102-116页 |
5.2.1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 第102-103页 |
5.2.2 原因的测量 | 第103-105页 |
5.2.3 实证分析过程及结果 | 第105-116页 |
5.3 计量结果分析 | 第116-118页 |
第6章 国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经验借鉴 | 第118-133页 |
6.1 英国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安排与实践经验 | 第118-121页 |
6.1.1 英国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安排 | 第118-120页 |
6.1.2 政府干预为主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 第120-121页 |
6.2 美国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安排与实践经验 | 第121-123页 |
6.2.1 美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制度安排 | 第121-123页 |
6.2.2 政府主导下多元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 第123页 |
6.3 北欧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安排与实践经验 | 第123-125页 |
6.3.1 北欧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安排 | 第123-124页 |
6.3.2 政府主导监督代理机构执行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 第124-125页 |
6.4 日本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安排与实践经验 | 第125-127页 |
6.4.1 日本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安排 | 第125-126页 |
6.4.2 政府主导与法律监管相结合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 第126-127页 |
6.5 韩国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安排与实践经验 | 第127-130页 |
6.5.1 韩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制度安排 | 第127-129页 |
6.5.2 中央政府主导合作组织参与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 第129-130页 |
6.6 典型国家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经验借鉴 | 第130-133页 |
6.6.1 相关制度安排必须因客观条件的变化适时调整 | 第130-131页 |
6.6.2 完善的公共财政制度是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 | 第131页 |
6.6.3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要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 | 第131-132页 |
6.6.4 政府主导是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保障 | 第132-133页 |
第7章 推进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建议 | 第133-143页 |
7.1 深化城乡二元经济体制改革 | 第133-136页 |
7.1.1 改革城乡二元户籍制度 | 第134-135页 |
7.1.2 改革财政与金融制度 | 第135页 |
7.1.3 改革城乡二元土地制度 | 第135-136页 |
7.2 转变政绩考核机制,强化基本公共服务监管 | 第136-137页 |
7.2.1 建立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政绩考核机制 | 第136-137页 |
7.2.2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监管的民主化、科学化 | 第137页 |
7.3 建立适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的财税机制 | 第137-139页 |
7.3.1 建立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系 | 第138页 |
7.3.2 规范中央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 第138-139页 |
7.4 创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供给模式 | 第139-143页 |
7.4.1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精准化建设 | 第139-140页 |
7.4.2 加强基本公共服务的信息化建设 | 第140-141页 |
7.4.3 创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PPP供给模式 | 第141-142页 |
7.4.4 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 第142-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143-155页 |
致谢 | 第155-15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157页 |